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d1d250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7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并对小组建设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校计划通过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改革,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径,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等,使我们对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补充自己。

(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确定自主互助课堂小组建设和互助学习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 2、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导学条”(导学指南)。

3、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

4、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假说和理论依据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2、实验假说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

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2)、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3)、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途径方面却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可供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互助学习”源于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的原理。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从90年代初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研究合作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总之,国内外自主互助学习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如何界定,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如何提高等都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厚实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我市教育界教师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有翔实的参考文献: 3、有务实的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中,都是市区级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等教学骨干。 4、有坚实的研究后盾: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质量,我们拟邀请一批包括名校名师、教研机构主要领导等对我们进行指导。

5、有充实的保障条件:

(1)、目前课题组已收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这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2)、我校是区教育局重点改造学校,硬件设备和经费投入都远远优于同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在全市处于一流地位。此外,本课题研究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有可靠保障。 六、课题试验预期成果 (一)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在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下,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办学理念,真正形成并有效实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的新构想,紧扣研究内容实事求是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改进、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研究目标迈进,那么,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获得突破。 1、形成适合各学科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呈现目标→指导学法→自主研学→同伴互助→反馈矫正→综合提升”,探究出该模式对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品质、发展的学习潜能和终身学习习惯所产生的作用并获得自主互助式教与学既规范化又不失个性化的策略。

2、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各学科学习策略,形成学法指导意见,设计出能体现学科特点、能达成学时目标的对自主互助学习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学条”。

3、能根据学生学习力现状建立起随机的异质结合的学习小组,探究出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同伴互助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形成与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争取就自主互助学习适用条件给出清晰而准确的界定。

4、形成“30+10”的课堂时间分配形式,研究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时间30分钟和教师讲授时间10分钟的时间分配对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所发生的作用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意义。 (二)拟创新点:

1、形成“三变”、“两让”的新理念。“三变”指“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两让”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建立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即: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凭借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经过研究要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即: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凭借教师的引导、帮助,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研学教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发挥“导学条”和“小白板”的指导、呈现、启思作用。经集体研究设计的“导学条”有别于教案、学案、练习卷、学习提纲等,其内容由学习目标、学法建议、探究重点、反馈提升四部分构成,其目的旨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策略、学有度、学有长进。为各组配备的“小白板”用于小组集体研讨的主要成果的汇报和启发全班同学思考的疑难问题的呈现。 七、 课题研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理论;2、选题,认真开展课题论证;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4、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每个学期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八、课题组织与管理

1、实验对象:奎文育华学校初一八班 2、课题主持人:马芸芸

课题学术顾问:牟庚国 杨效信 姜美玲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撰写课题方案及总结报告等;课题学术顾问,负责课题指导与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