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fa69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3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 ②浓____(yù) ③____(sù)说 ④闲_____(shì)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

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3分)

1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8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6.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3分) 7.“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 8.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3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B. 复行数十步 .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 屋舍俨然 .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

2

治国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 -17题。

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

16年来,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月31日,北京市下水埋深为26.55米,较6月30日26.7米回升了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地下水埋深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如图1所示,虚线为潜水面,A即为潜水的埋藏深度,而H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图1潜水含水层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人,是1999年的近两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同时,1999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

为使供需平衡,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见表1)。“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面下降。1980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表1 北京地下水开采情况

采水自备井位置 自备井数量(眼) 供水量(立方米) 城镇自备井 13000 4.6亿 域六区自备并 6550 2.25亿

3

去年12月,每天约有200万立方米的南来江水通过自来水厂送入千家万户,占北京市市政供水的60%左右。截至8月底,南水进京已达5亿立方米,今年用量将达到8.18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可以达到10.5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7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

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据了解,截至7月底,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84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3.3万立方米。随着南水用量增大,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也将逐渐减少开采量。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北京已在全市修建了1000余处集雨工程,通过集纳雨水的方式回补地下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

(摘自201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图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

13.如果把“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这一句中的“26.55米”标注在图1上,那应该标注在哪里?(1分)

A.A处 B.D处 C.H处

14.根据表1及相关文字,下边哪一项说法不恰当?(2分) A.城六区自备井数量比城镇少,因而城六区地下水开采量少。 B.城镇和城六区自备井总量很多,表明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 C.从自备井分布位置与数量看,北京已形成大面积超采局面。 D.从自备井数量与布局看,北京地下水开采需求将越来越大。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2分) A.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 ...B.从1999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 ..C.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