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阳图形创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林家阳图形创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0879a2bceb19e8b9f6ba07

那就有延伸的可能性。梯子、台阶、椅子是延伸的载体。有空间就有生命的存在,所以生命—鸟的飞翔和窗外白云浮动也是自然成立的。平面既然是包含在空间,因此图中表示的钢琴,服装、易拉罐,水塘,盆,蝶都合乎情理。

2相似形在特点空间的想象 3.声音在特定空间的想象 4.意的引伸与展开 ▲ 教学要求:

1学生可在上述四项内容中任选一,展开深入的联想。

2尺寸:A1纸,至少有10个方案,上交5个精画的方案。 ▲ 训练目的:

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往往因受各种附带的限制而带来视觉宣传上的困难。比如所提供的纸面空间的限制,还有客品,却需要我们进行宣传。有意义的想象可以使产品赋予新的生命力。比如酒产品“ABSOLUT VODKA”的瓶形想象成为古罗马时期的柱子,使之与历史同行—宣传其悠久的酒文化与影响力;海尔的洗衣机方形造型是由一棵绿色植物修剪而成的—表现海尔与自然的关系。这种训练的目的也正是在此,图形的演变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给观众是一种视觉享受。 ▲ 作业评价:

本节作业表现力诙谐、涵蓄、深刻。下图的“窗子”、“飞鸟”、“杯中之物”、“共鸣曲”等,在视觉上都会产生不同凡响的感觉。户提供的是不令人感到美的产

异变图形

在A与Z之间寻找中介体,将A自然地渐变为Z,使之形成为另一种物体。

渐变、演化是任何一个系统,一种生命体的必然过程,导致这个结果的演变过程叫做异变。自然界植物的演化过程,如绿芽到森林;生物(命)体的演化过程,如猿到人;两栖动物的生长过程,如蝌蚪到青蛙。不同类别、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演变过程让人感到十分有意思。将这种自然规律加以总结、给予重视的首先是视觉艺术家们。但真正把图形异变作为一种表现物形特殊性的特定方法,是荷兰画家埃舍尔(M.C.Escher,1898-1971),他在经典之作《天与水》中,充分利用了延异图形的构形方法,使水中的游鱼和天上的飞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空间中,将黑鸟与白鱼在亮色的天空与凝重的黑色中交织渐变,他们相互衬托,

生动而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现代产品设计师中,德国斯图加特的雷曼(Leiman)教授也非常善于在产品的局部的形态中寻找这种变化。如他在给学生的形态训练中,引导学生在圆形和方形及三角形之间寻找多种中介体,探索寻找最佳结合的可能性。

埃舍尔以天才的教学头脑,理智的思考,把生活的异变注入到了浪漫的艺术之中,使艺术更理性、更科学、更合理,用精巧的技术、敏捷的思考创造了划时代的作品。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技术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两个元素之间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其异变图形,如植物到动物(树叶到鸟),处女和鱼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美人鱼等等??, 但是埃舍尔式的“头脑”,却是今天所有技术所不能取代的,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所在。 ▲ 课题名称:同形异变、不同形异变

▲ 课题内容:寻找相似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异变/寻找不同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异变 ▲ 课题时间:十六课时 ▲ 教学方式:

寻找外形有相近之处的两个形元素,利用两者的可变因素进行变化。以《鸟》,先确定图一《鸟》和图五《树叶》,再定出图三,即营造一个中间元素,最后填入图二和图四。以此类推可以解决所有的图形异变问题。

▲ 教学要求: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画两组不同的异变图形,即同形异变和不同形异变各一张。

▲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地观察对象的能力。演变过程自然,条理、秩序清晰,不露痕迹。

▲ 作业评价:《鸟/叶子》和《水貂/汽车》,过渡自然,线条流畅,是图形化了的成功的视觉语言艺术的体现。

元素的替代

形和意的转换 — 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一种异常组合形式。

任何物体与生命体都是根据结构和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的。他们都有各自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钢琴是由音盒、琴键和琴台构成的;人的头部是由五官构成的;跳跃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平衡,是由于头尾与四肢的高度协调。这些相互关系是一种常理、常规,破坏了这种关系将会影响功能的正常运转。但是当这些物和体出现故障的时候,往往就要更换部件,无生命体不可能取代有生命体。他们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图形艺术与其不同,它在寻找自身的艺术规律。图形艺术的起源是纯绘画艺术,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的问世有其历史与技术发展的背景,现代艺术比超现实艺术的产生有其更深远的历史价值,它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19世纪末,塔尔博特(Talbot 1800-1877)发明研究了世界上第一张显微照片;之后美国人约翰·卡尔·莫斯(John Calvin Moss)发明照相裱版工艺,宣告了绘画应该从写实圈中走出来。单纯的写实已经无法抗衡摄影的魅力了,绘画要以新的面貌展示它的世界。随着市场对视觉传达艺术的需求,设计师们很快地吸收了现代绘画的精髓,以其反常理、反常规的表现形式—意和形的转换来增大冲击力度,在信息与观众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

转换图形是以常规图形为依据,保持其物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似形或不相似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虽然物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 课题名称:元素的替代 — 意和形的替代 ▲ 课题内容:意和形的转换图形训练 ▲ 课题时间:十六课时 ▲ 教学方式:

1.在成语中寻找切入点,如“糖衣炮弹”

2.在相同形中寻找替代物,如“麦当劳新口味” 3.有趣味的联想,如“巧合”

4.意的引伸,如磁铁所表示的吸引力—“爱的力量” ▲ 教学要求:

1.在原创图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转换,在视觉上赋予新感觉,在寓意上赋予新的含义,如“精神食粮”

2.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10个以上 图形

▲ 训练目的:研究1+1≠2,即原创图+转换元素=新视觉效应。如第141页中的“风扇”,用绿叶取代扇片表示:象自然风一样柔和,蜻蜓意为自然界的生命。一个生活用品被赋予生命,可见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产品。目的在于让大家感悟到设计的魅力。

▲ 作业评价:替代图形使原创图本意更深化,给人以警觉。以其狭小的可视图形展示给人以知识宽宏博大的意境,激励、引导人们要努力求知、上进。

图形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时,对每一门课程都十分投入,被传统的习惯的教学规则所界定,大家十分善于理会基本法则,讲究作品在纸面上的完善。显然,这种训练学习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但并不完善,也不科学。一个好的课程,不仅应该讲究课与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