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尝试-2019年教育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尝试-2019年教育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09b9c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1

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尝试

新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将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课,还有些形式化,为探究而探究的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的真正意图。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值得商讨。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教学要从实验出发,可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探究的大门。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中,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松手球落下。怎样使球松手也不落下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尝试失败后引导学生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乒乓球是否下落。乒乓球不仅没有被吹落,还

被吹贴在漏斗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他们会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印象深刻。实验能引起学生对课题兴趣,建立感性直观认识,以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在试验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会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探究能力,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升华。

二、设置开放性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器材选择和确定中提高能力

探究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器材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和开放的,那么学生的实验方法也将是多样和开放的。同学们要从诸多器材中恰当地选择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对提高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最后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大气压的测量中给学

生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塑料吸盘、塑料袋、沙子、刻度尺、白纸、带橡皮帽的注射器。学生小组讨论后根据自己的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器材。有的同学利用带橡皮帽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来测量注射器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从而测出大气压值;也有的学生选择塑料吸盘、塑料袋、沙子、刻度尺、白纸来测量塑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从而测出大气压值。学生在器材的选择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学生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再如学习浮力时,许多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老师提供的器材自己感受到浮力是有大小的,并能自主思考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得出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等结论。接下来给学生以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实心圆柱体、橡皮泥、食用盐、石块等。由学生自己选择器材完成探究得到结论。在器材的选择过程中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师生共同探究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三、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 在作出科学的猜想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

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从而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中给出的实验器材有:平面镜、玻璃板(薄厚不同的两块)、蜡烛(两支相同的)、A3纸、复写纸、直角三角板、刻度尺、棋子(两个)、火柴。将实验探究的时空留给学生,有的学生用平面镜做实验,看得到像,量不出像的大小、找不到像的位置。由此产生了困惑,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实验中有的同学用跳棋棋子,有的同学用点燃的蜡烛,互相对比讨论后确定了用点燃的蜡烛实验成像更清晰。有的同学没有直角三角板,玻璃板与桌面没垂直,或者用了厚玻璃板导致像的大小测不准确;有的同学用了复写纸使位置记录更容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不同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整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少讲,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进行合作交流,从而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让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