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1aea8059eef8c75ebfb313

71.《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体质)

7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 、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体育)

73.《体育法》第5、17条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 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体育活动)

7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 要求的重要内容。(提高)

7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 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体育后备)

7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是全面发展体能、提高 ,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运动能力)

77.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具有 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业余性)

7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和体育俱乐部等。(学校运动队)

79.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初级形式包括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班和普通业余体校。(基层学校运动队)

80.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的中间层次有重点业余体校、 、训练中心和体育俱乐部。(体育中学)

81.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最高层次是 、竞技体校、优秀青年队。(体育运动学校)

8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民办公助的训练中心、 、训练站点等,其中有些属于纯民办的性质。(民间协会)

8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括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 和课时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

8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主要有身体训练、 、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和品德与作风训练等。(技术训练)

8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包括 、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86.课外运动竞赛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和 的特点。(多样性)

87.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包括学校运动会、 、单项娱乐性比赛、季节性单项比赛、体育节或体育周和校际间交流比赛等。(单项运动竞赛)

88.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主要采用淘汰法、 、顺序法和轮换法等。(循环法) 89.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动词)

90.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描述的应是 的行为。(学生)

91.体育课密度分为 和专项密度两个内容。(综合密度) 92.全课合理运用时间的比重(综合密度)应越 越好,最好接近100%。(大) 93.全课合理运用的练习时间比重(练习密度) 越大越好,要根据课的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分析。(并非)

94.体育教学目标要明确、 、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

95.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作用,而且要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

9

主体地位。(主导)

96.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学生的 ,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个体差异)

97.自主学习具有学习过程的预期性、学生学习的 和学习结果的创新性的特征。(参与性)

98.自主学习的过程有设置任务、自主思考、自主表述、 和自主总结等步骤。(自主评价)

99.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如 、启发式探究和合作式探究等。(创编式探究)

100.口令的运用应做到洪亮、 、清晰、及时,并注意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等。(准确)

101.口头评价时要以 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鼓励) 102.为了使动作示范更准确,可采用正面示范、 、侧面示范或镜面示范等。(背面示范)

103.现代体育教学选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电影、幻灯、 、电视、录像等。(投影)

104.动作分解的方法主要有: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按学习难度分、按 的动作分。(身体各部分)

105.动作分解的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 。(递进式)

106.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有碍 、内容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学生和社会的实际,以及与学校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体育教学目标)

107.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要遵循基础性、 、兴趣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实用性) 108.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主要有: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类、根据 分类、根据运动项目分类、根据教学目的分类和综合分类等五种。(身体素质)

109.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 、投、攀、爬、钻等动作技能。(跳)

110.根据身体素质分类,可以分为力量、 、耐力、灵敏、柔韧等教学内容。(速度)

111.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直接指向课内的教学分组,如 、体能分组。(男女分组)

112.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 的组织形式。(行政班)

113.在高中阶段,多数学校采取 教学,有的学校选择一班两教师,也有采用两班两教师的组织形式。(男女分班)

114.合班选项就是同一个年级可打破 界限,按模块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班级)

115.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行政班、男女合班分组或 、按兴趣爱好分班和小班化教学等。(单班男女分组)

116.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主要是分析学生的 ,包括体能、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等,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功能等。(能力与条件)

117.一堂课上学生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为:准备阶段、提高阶段、 阶段和下降阶段。(相对稳定)

118.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 达到高峰。(前半部分) 119.意志力则在课的 达到高峰。(后半部分) 120.情绪的高涨期则可能出现在课的 部分。(中间) 121.学生在课上的心理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与教师选用的 和采

10

用的教法与密切关系。(教学内容)

122.我国体育课的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 、六段教学结构和按练习顺序安排的结构。(三部分结构)

123.根据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体育课一般有准备、 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基本)

124.根据课的任务和教材的特点,准备部分可 也可分组进行,既可定位也可行进间做,队形变化可以多种多样。(集中指导)

125.准备部分的时间一般占本课次时间的20-25%,在 分钟左右。(8—10)

126.基本部分的组织,可根据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情况,集体进行或 (轮换或不轮换),还可采用循环练习的形式。(分组进行)

127.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可将体育课分为 、专项提高课和保健体育课。(普通体育课)

128.根据课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将课分成引导课、 、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新授课)

129.体育教学是师生 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技能传授的过程。(双边) 130.体育教学的特点是 、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以及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等。(身体直接参与)

131.学生在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新陈代谢加快。(运动系统)

132.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全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单项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体育教学进度)

第三类:问答题

1.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

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2.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3.体育教师能吃苦耐劳,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很大。 4.体育教师要情绪稳定,能时刻感染学生。

2.新课程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多样化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 2.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体育教师的职能?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11

4.课堂管理的内容?

1.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 3.及时妥善地处理课堂中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课的练习密度。

5.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体育科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意义的课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法。 2.从小处着手,切忌、贪大求全。 3.立足体育学科比较熟悉的领域。

4.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体育科研的关系。

7.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8.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9.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1.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10.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1.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体育施教的对象,是体育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作用的发挥学校体育将无从谈起。

2.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