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409afa195f312b3169a58c

结构域: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的环状结构。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1)可变区(V区) 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约含107个氨基酸残基)和H链靠近N端的1/5或1/4(约含107-130个氨基酸残基)。

V区氨基酸排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有较大的变异。 L链和H链的V区分别称为VL和VH。 高变区(HVR):在VL和VH中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序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也称互补决定区(CDR)因HVR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

2)恒定区(C区) 位于L链靠近C端的1/2和H链靠近C端的3/4区域或4/5区域。这个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序比较恒定。

H链含有4-5个结构域(VH、CH1-3或4);L链含有2个结构域(VL、CL)。每一结构域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 (三)铰链区

位于 CH1和 CH2之间,易伸展弯曲,富含脯氨酸残基,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该区称为铰链区。

IgM和IgE无铰链区。 (四)结构域

概念:Ig分子可折叠成若干个球型结构,每个球型结构约由110个aa组成,称为结构

域或功能区。

每个功能区一般有其独特的功能。

轻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重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一、Ig V区的功能

特异性结合抗原, 是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由其V区(尤其是V区中的高变区 )的空间构成所决定的;中和作用。 二、Ig C区的功能 (一)激活补体

1、IgG的CH2和IgM的CH3暴露出结合C lq的补体结合点,开始活化补体。 2、凝聚的IgA、IgG4和IgE等可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 (二)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1、调理作用:是指抗体促进吞噬细菌吞噬颗粒性抗原的能力。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亲和力FcR,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当IgG抗体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可与有FcγR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结合,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3、介导I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IgE的CH2或CH3可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表面IgE高亲力受体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三)穿过胎盘和黏膜

通过胎盘:在人类,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IgG能选择性地与胎盘母体一侧的滋养层细胞结合(输送蛋白FcRn),转移到滋养层细胞的吞饮泡内,并主动外排到胎儿血循环中。 三、Ig的水解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1、裂解部位:IgG铰链区H链链间二硫键近N端侧切断 2、裂解片段:共裂解为3个片段: (1)2个Fab段(抗原结合段)

组成: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L链和一条约为1/2的H链组成;

功能:一个完整的Fab段可与抗原结合,表现为单价,但不能形成凝集或沉淀 胃蛋白酶水解IgG:

1、裂解部位:铰链区H链链间二硫键近C端切断。

2、裂解片段:

(1)F(ab ')2:包括一对完整的L链、VH、CH1和铰链区。

F(ab ? )2:具有双价抗体活性,与抗原结合可发生凝集和沉淀反应。 双价的F(ab ? )2与抗原结合的亲合力要大于单价的Fab。

(2) pFc': Fc'可继续被胃蛋白酶水解成更小的片段,失去其生物学活性。不具有任何生物学活性。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一、Ig V区的功能

特异性结合抗原, 是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由其V区(尤其是V区中的高变区 )的空间构成所决定的。 中和作用:

二、Ig 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

1)IgG的CH2和IgM的CH3暴露出结合C lq的补体结合点,开始活化补体。 2)凝聚的IgA、IgG4和IgE等可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1)调理作用:是指抗体促进吞噬细菌吞噬颗粒性抗原的能力。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亲和力FcR,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当IgG抗体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可与有FcγR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结合,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3、穿过胎盘和黏膜

通过胎盘:在人类,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IgG

(1)合成与分布特点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

人IgG有IgG1~IgG4 4个亚类。IgG半寿期长,约20~23天。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2)主要生物学作用

1)抗感染作用2)通过胎盘3)与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4)激活补体5)参与自身免疫性疾

病与超敏反应 2.IgM

(1)合成特点

1)合成早: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2)合成快:在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IgM也是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 (2)分布:

主要分布于血液中。是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者,又称巨球蛋白。它是由5个IgM单体借助J链连接而成(五聚体)。B细胞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3)主要生物学作用:

1)抗感染作用: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早期阶段产生的主要Ig,在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2)激活补体: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3)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超敏反应 3.IgA(1)血清型IgA (2)分泌型IgA(SIgA): S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胃肠液和支气管的分泌液中,不易被蛋白酶破坏,故可发挥黏膜局部免疫作用,如对保护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具有重要作用。新生儿可从母乳中获得SIgA,能防止胃肠道感染。SIgA合成功能低下的幼儿易患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4.IgD— B细胞成熟的表面标志。

IgD可主要分布于正常人血清和B细胞表面。B细胞表面的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成熟 B细胞活化后或变成记忆 B细胞时 SmlgD逐渐消失 5.IgE

1)分布:IgE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 (2)主要生物学作用

1)诱发I型超敏反应 2)抗寄生虫作用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补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是一组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组成:

1固有成分:1)经典途径 C1q、C1r、C1s、C4、C2 2)MBL途径 MBL、MASP、FCN 3)旁路途径 B因子、D因子 4)共同组分C3、C5、C6、C7、C8、C9 2调节蛋白H因子、I因子、 C1INH、C4结合蛋白、膜辅助蛋白等 3补体受体CR1-5、C3aR、C5aR、C1qR等 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

(1)合成:主要由肝细胞(90%)和巨噬细胞合成。补体含量与适应性免疫无关 (2)理化性质

1组分大多为糖蛋白2C3含量最高也是最重要的补体分子,D因子含量最低3不稳定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及比较

经典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IgG或IgM更强因为是五聚体) 补体参与:C1qrs C4 C2 C3 C5-9 过程:识别阶段C1活化构象发生改变 活化阶段C3和C5转化酶形成 膜攻击阶段 C5转化酶将C5裂解C5a C5b,C5a可以C6结合成 C5b6,后面以C7-9形成复合物,即供膜复合物MAC,使细胞裂解。

旁路途径

激活物:病原体表面多糖

补体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 C5-9

过程:病原体表面多糖----C3,在BDP因子的作用形成C3转化酶,C3转化酶可裂解更多的C3,存在正反馈放大效应。C3b与C3转化酶结合形成C5转化酶 ,终末与经典途径相同。

MBL途径

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残基

过程:病原体表面甘露糖残基与MBL结合,构型改变,MASP活化。MASP1直接裂解C3生成C3a、C3b。形成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后面和旁路途径相同。MASP2类似C1s裂解C4、C2形成类似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进而激活后续补体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