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 以黄土高原为例(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 以黄土高原为例(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4353d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2

江苏省阜宁中学 高二地理(选修)教学案 编号:No.7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编写:周娣

课标要求: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理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原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和意义。

审核:刘红

知识梳理: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位于______以西、 以东、_____以南、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 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___的地区。

(2)包含省区: 、 、 、 、 、 、 (3)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 覆盖 (4)地表形态:

(5)地势高低: 高, 低,判断依据 (6)气候:主要为 ;冬季 ,夏季

(7)植被: 、 ;森林主要为 ,草原主要为 (8)水文:主要河流为 ;黄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年季变化 ,含沙量 ,秋末冬初、冬末初春有 现象。

(9)矿产资源:

(10)自然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 、 、 、 等;地质灾害主要有 、 、 、 等 2.水土流失的危害及表现

(1)对耕地的影响:________变薄,______流失,______下降,_______降低。 (2)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_________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_____河。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________ 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 的发生。

(4)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形成_______、________的景观特征。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成因概述:既有 也有 , 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 地带, 比较脆弱。地形:从 向 过渡;干湿:从 向 过渡;植被:从 向

过渡;农业:从 向 过渡;海陆位置:从 向 过渡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 ,极易受到 的侵蚀。

1

(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 ,多集中于 ,且多______。

(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自然灾害频繁,______、______、______加剧了水土流失。 3.人为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 的增长, 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 ; 水平低,耕作方式比较 ,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2)直接原因:①不合理的_____利用;采用______的耕作制度;露天_____,开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②破坏 。_________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________、战争等原因。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基本原则

(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 、 与 效益相结合。 (3) 与开发相结合。 2.经济方面:综合开发 (1)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 着手,调整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 综合发展。

(2)要以 为中心,压缩________,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 的基本农田;扩大 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 开发地区的 工作。

3.生态方面: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实施固沟工程、 工程、 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

①在耕作区开展 、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 ②采用 、发展地膜、 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 (3)生物措施:提高__________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4.社会方面: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 (2)政府大力支持。

5.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效措施)

(1)治理的重点:以 为中心,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2)治理的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相结合。其中 是根本;提高土地生产率, 是关键。

知识拓展:一、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

失。南方丘陵山区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但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东面和南面濒临太平洋的海陆位置,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回归沙漠带 南方低山丘陵区 自然环境气候干燥,沙漠或干旱草原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环境 特 征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濒临太平洋,深形成原因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土壤将难以恢复。裸露的红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

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次,本区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形成的旱涝灾害,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损失。

二、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的变化过程

一般认为,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实际上,水土流失在导致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貌的变化、植被的变化。因此,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以黄土高原为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层土,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是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其高度和覆盖度随着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由此可知,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这种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冀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多在1000-2000m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边缘地带降水量在400mm左右 B.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C.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D.旱涝、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

3.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上过”这句描写我国某一地区景观的诗句,所描写地区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作用 D.岩浆活动 4. 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题

4.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

A.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岩石裸露、石漠化

3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D.植被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人口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回答6—7题。

6.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正确的是( )

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是风力侵蚀而形成的 D.是风力堆积而形成的 7.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由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这里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据此完成9~10题。 9.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不正确的是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C.从森林向荒漠过渡 D.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10.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11.“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林草生长更为茂密

C.原有林草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D.水土流失得到抑制 12.形成黄土高原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的是 A.轮荒耕作 B.植被破坏

C.地下开挖矿井 D.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露天开矿 1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C.饲养牲畜 D.上层松散

14.自秦汉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对黄土高原的森林草原破坏严重,在诸多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中,对森林破坏最为严重彻底的方式是

A.营造宫殿 B.樵采 C.毁林开荒 D.毁林造纸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6~17题。 15.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