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4f01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b

拓展问题--延伸反思

同一棵大树,在不同时间它的影长会相同吗?在不同的地点呢?通过上面的测量、计算和思考,你能想到什么呢?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物体影长是会变化的,所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高度,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物体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可以根据对应数值列出比例解决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总复习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数与代数”部分,具体有以下三点变化:第一,把“数的认识”的复习分两段安排,先复习整数和小数,再复习分数和百分数。以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二是增设“量与计量”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常用的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单位换算的基本思路。三是专门安排“解决问题策略”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解题策略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适量的练习,进一步体验相关的解决问题策略,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

复习每段的知识,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

一、“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分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策略、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四段编排。

1.“数的认识”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数方法,这些数的联系与区别;分数性质、小数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数的实际应用。

·在数轴上填整数、小数理解数的意义。P68页第1题在数轴上填数,可以看到:负数与正数是方向相反的数,正数大于0,页数小于0;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可以用小数表示;

·结合具体素材读、写多位数,改变数的计数单位,求近似数。P70第8题把读多位数、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求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比较多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数的意义。读多位数一般先分级,还要遵循读数的规则,尤其是数里的0的读法规定。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与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能方便应用和表示,改变计数单位没有改变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一般使用四舍五入法。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凭数感,也可以分析数的组成,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些。四个省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为单位,用到整数;用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用到小数。这里还带着复习小数的知识,包括计数方法、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等。

·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练习与实践”里的习题,大多数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应注意第4题,在车票、商品说明数的信息,体会数的具体含义,感受数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表示次序或用于编码。

·用卡片摆数,复习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第13题用四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利用摆出的数复习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把许多知识融合在一个活动之中,使知识不孤立,复习不枯燥。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性质、小数性质改写数与式。第7、8两题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计算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些知识常用于名数的化与聚,还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结点。第11题先复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相互改写。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与整数相互改写;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与小数相互改写。

·数形结合,发展数感。P71第1题直观看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小数,体会分数与百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第9题把五个百分数填到扇形统计图上,从形的直观估计数有多大,用数刻画每个扇形与整个圆的关系。

思考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根据“如果每行植6棵,最后一行缺1棵”,可以知道总棵数比6的倍数少1,根据 “如果每行植5棵或4棵,最后一行也都缺1棵” 可以知道总棵数比5和4的倍数也都少1,根据题意,这批树苗的棵数是求比6、5、4的公倍数少1

的数,6、5、4的公倍数有60、120、180??。由于植树总棵树不超过100棵,所以结果是6、5、4的最小公倍数少1,即59棵。

2.“常见的量”复习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第4题计算经过时间说出计算过程

3.“数的运算”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和算法,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在整理笔算方法的同时,重视口算和估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路。

·灵活选择计算方式。解答第74页第4题里的各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口算则口算、要笔算则笔算,大数目用计算器算。选用适宜的计算方法是计算能力的表现,提高了计算效率。第10题。五名人员身高不同,仅仅比较五名队员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先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其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

·主动采用简便运算。运算律是加法、乘法的固有规律,应用运算律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在特殊条件下能使计算简便。先复习运算顺序,再复习运算律,要深入理解运算律的内容和作用,把握简便运算的条件与时机。第76页1~2题分两个层次编排,第1题按运算顺序,第2题按运算律计算,体会知识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四、五年级教学的,多数是六年级教学的。复习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思路。挖掘条件间的联系,进行信息的再加工;沟通未知与已知的联系,规划解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充分利用题组体会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

4. “解决问题策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学阶段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画图、列表、列举、转化、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

P78第1题第(1)题从条件想起比较容易些,而第(2)题则从问题想起比较方便;解答时要根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算式,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第5题可以用列表、对应摘录等方式整理条件和问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8题先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联系;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其中运用转化策略,把已看的页数看成剩下页数的3,用乘法直接计算更方便。第9题先根据从第一筐取出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就同样重这个条件,表示出第二筐苹果多重的线段,画图策略可以把比

429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清晰和简单,能方便地找出数量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解、用转化策略,把分数关系转化成每筐相当于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直接用乘法分别计算结果;把分数关系转化成两筐千克数的比是9︰5,按比例分配求出结果;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可以综合地和灵活地应用知识和方法思考、解答。第13题先在表里假设两种门票的张数,再通过调整找出答案。思考题画线段图表示条件,分析线段图:第一支剩下5份中的1份和第二支剩下3份中的1份一样长,那第一支就有这样的5份长,第二支就是这样的3份长,所以第一支和第二支长度的比是5︰3。

5.“式与方程”复习字母表示数,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书写规则。用字母表示数能简约而概括地描述数量关系、运算律、计算公式??是初步的符号化与模型思想。让学生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引起回忆。“练习与实践”第1题,要严格遵守字母表示数的书写规则,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小学阶段的方程一般有三个特点:方程里只有一个或两个运算符号(包括省略未写的乘号);未知数不在减数或除数的位置上;根据等式的性质求解。

·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列算式计算,思路曲折、列式困难,如果列方程解答显得顺畅、方便。这些问题里要求的数量经常是倍数关系中的一倍数,分数或百分数问题的单位“1”,以及其他数量关系式中的乘数。如“练习与实践”第3、5、6、7、8题等。

第4题利用“码”与“厘米”的换算关系,把码数与厘米数相互换算,体会什么时候列算式,什么时候列方程。

6.“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用测量、调查获得的数据或统计表里的数据写出比、体会比的意义。两个数相比可以看作这两个数相除。如果两个数属于同类量,它们的比值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教材让学生在写出比的活动中体会比的意义,写比所需要的两个数,通过调查、测量获得,或者到统计表里提取。组成的比要化简或者求比值,这就复习了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