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选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选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8df7a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C.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D.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2、《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这说明汉朝( ) A.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 B.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C.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D.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3、《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重视( ) A. 划分田地 B. 精耕细作 C. 因地制宜 D. 优选种子

4、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

A. 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 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在偏远的农村至今还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吁、吁”(站住),“喔、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A. 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B. 农民训练牲畜的技能 C. 耕牛是人们的好朋友 D. 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

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材料表明了当时( ) A. 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 民营手工业已取代官营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

7、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

第 1 页

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髻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 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8、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 不固定性对立性 B. 不固定性松散性 C. 松散性对立性 D. 松散性契约性

9、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10、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 C.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11、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 A. 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B.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D. 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12、《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 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 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第 2 页

C. 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 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13、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 )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14、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的束缚 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匮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15、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16、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是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 A. 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B. 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C. 抑制了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7、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 王国问题的日益严重 B. 对外战争的频繁发动 C. 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D. 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18、《御倭杂著》记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 )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B. 小农经济的脆弱 C.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D. 海禁政策的恶果

19、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

第 3 页

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20、《史记·平准书》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这材料说明了汉初( )

A.统治者吸取“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C.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使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D.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但“法律贱商人”依旧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