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ae1b3e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6

生的逸散废气应加盖密闭负压收集至废气末端治理设施处理。

5.10.2 废水处理系统尽可能采用密闭装置化处理技术,处理单元(调节池、厌氧池、吹脱塔、气浮池等)易产生VOCs废气应加盖密闭负压收集至废气治理设施。

5.10.3 板框压滤机处理污泥时,宜采用暗流式板框压滤机,并对相关生产区域进行密闭隔离,采用负压排气将无组织废气收集至废气治理设施。压滤后污泥优先采用密闭输送系统输送至污泥暂存库,污泥贮存过程产生的废气参照固废(液)贮存系统逸散废气控制相关要求。

5.10.4 废水处理系统使用的浮油罐、罐中罐和缓冲罐等各类储罐可参照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相关技术规范。

5.11 固废(液)贮存系统废气控制

5.11.1 废液废渣(如蒸馏/精馏残渣、釜残等)应用带有液体灌注孔的密封容器(塑胶或钢制成的桶或罐)装盛,固态废物(如废水处理污泥等)应用密封塑料袋或带盖的容器装盛。

5.11.2 含VOCs的原料桶、包装罐、塑料袋,废液废渣密封罐以及固废密封塑料袋等应储存于符合环保、设计、安全等相关规范的密闭贮存系统中,采用负压排气将贮存过程产生的废气有效收集至废气治理设施。 5.12 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

5.12.1 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应全面推行LDAR技术,建立LDAR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泄漏浓度限值、修复要求等关键要素,全面分析泄漏点信息,对易泄漏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控制和减少VOCs泄漏排放。

5.12.2 泵、搅拌器、压缩机、泄压设备、采样系统、放空阀(放空管)、阀门、法兰及其他连接件、仪表、气体回收装置和密闭排放装置等易产生VOCs泄漏点数量超过2000个的化工企业,应逐步应用LDAR技术,对易泄漏点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修复泄漏点,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和无组织泄漏排放。

5.12.3 企业应根据物料特性选用符合要求的优质管道、法兰、垫片、紧固件,应通过加装盲板、丝堵、管帽、双阀等措施减少设备和管线排放口、采样口等泄漏的可能性。

5.12.4 动设备选择密封介质和密封件时,要充分兼顾润滑、散热。使用水作为密封介质时,要加强水质和流速的检测。输送有毒、强腐蚀介质时,要选用密封油作为密封介质,同时要充分考虑针对密封介质侧大量高温热油泄漏时的收集、降温等防护措施,对于易汽化介质要采用双端面或串联干气密封。

5.13 开停工、检维修等非正常工况废气控制

5.13.1 化工装置应制定开停车、检维修等非正常工况的操作规程和无组织废气污染控制措施,新建装置鼓励同步设计、施工与装置开停工、检维修过程中物料回收、密闭吹扫等相配套的设备、管线和辅助设施。

5.13.2 生产装置停工退料吹扫过程应优先采用密闭吹扫工艺,吹扫气分类收集后接入回收或废气治理设施。

5.13.3 生产装置停工检维修阶段,应采取密闭、隔离、负压排气或其他等效措施防止设备拆解过程中残余挥发性有机物料造成环境污染。

5.13.4 生产装置开工进料时,应将置换出来的含VOCs废气排入末端治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开工初始阶段产生的易挥发性不合格产品应收集进入中间储罐等装置,储罐放空尾气须有效收集至废气治理设施。

6管理要求

6.1.1 化工企业应将VOCs的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纳入日常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对于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监测和治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定突发性VOCs泄漏防范和处置措施,纳入企业应急预案。

6.1.2 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无组织排放废气集中收集和处理,严格控制工艺操作过程中逃逸性有机气体直接排放,通过实施工艺和设备改进、物料储存和装卸方式改进、废水集输处理及固废(液)贮存系统密闭性改造等措施,从源头减少VOCs的泄漏排放。

6.1.3 化工企业应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生产过程中坚决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化学物质“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对立项时间较早的建设项目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要及时淘汰,通过“以新带老”,实现减排增效的目标。

6.1.4 化工企业应在厂界安装特征污染物环境监测设施,并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明确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排放种类、排放规律、排放量估算方法、厂界监测数据及达标排放情况等基本信息,应按相关要求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附表

表1 化学工业企业VOCs产污环节、排放点位及存在共性问题一览表

产污环节 排放点位 共性问题 ①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罐型选择不合理; ②高沸点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呼吸尾气(小呼吸)未有效收集;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与装卸 密封储罐呼吸口 ③低沸点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呼吸尾气(小呼吸)仅采取呼吸阀放空,未设置温控和氮封系统; ④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过程未设置气相平衡管或密闭循环系统,装卸尾气(大呼吸)未有效收集。 非密封储槽、储罐 ①未安装呼吸阀或呼吸气直接排放 ①储罐向高位槽/中间罐进料时放空尾气和储存过程呼吸尾气高位槽/中间罐 未有效收集; ②高位槽/中间罐向反应釜进料过程时,进料尾气通过反应釜放空口直排。 ①储罐通过正压泵向反应釜进料时,置换尾气通过反应釜放空口直排或排入废气管道。 ①桶装液体物料采用真空抽吸进料时,物料桶排口跑冒滴漏严真空抽料 进出料 重; ②真空抽料产生的VOCs量大,且抽料尾气未有效收集。 ①高位槽/中间罐、泵投料等进料尾气通过反应釜放空口直排或排入废气管道。 ①反应釜放料尾气(放釜残等)未有效收集; ②反应釜放料口设置吸风罩或局部密闭对放料尾气进行收集,反应釜放料口 但捕集效率不高; ③反应釜清洗产生的废液通过敞开式地沟、渠等排入车间污水暂存池,无组织排放严重。 物料泵投料 反应釜放空口 产污环节 排放点位 重力转料 正压泵、空压机 共性问题 ①重力转料产生的转料置换尾气通过反应釜放空口直排。 ①正压转料产生的转料置换尾气通过反应釜放空口直排。 ①真空抽料产生的VOCs量大,通过真空系统直排或者未有效收集。 ①反应过程产生的尾气通过反应釜放空口直排。 ①设置冷凝回流装置的冷凝不凝气通过冷凝器出口直排。 ①常压蒸馏/精馏时,冷凝不凝气通过冷凝器出口直排。 ①减压蒸馏/精馏时,产生大量真空尾气,未有效回收物料,真空尾气通过真空系统直排。 ①冷凝液接收罐呼吸口直排。 ①蒸馏/精馏残渣放料过程物料温度较高,放料尾气未经有效物料转移 真空转料 反应釜放空口 反应过程 冷凝器出口 蒸馏/精馏塔 真空抽气 溶剂回收 接收罐 蒸馏/精馏釜放料口 收集,无组织排放严重; ②蒸馏/精馏釜清洗产生的废液通过敞开式地沟、渠等排入车间污水暂存池,无组织排放严重。 ①敞口抽滤槽、明流式板框压滤机等设备使用频率较高,过滤/压滤母液(有机相)敞口排放,或采用敞口容器收集,无组过滤/压滤 织排放严重; ②过滤/压滤相关生产区域设置吸风罩或局部密闭对放料尾气进行收集,但捕集效率不高,仍存在一定无组织排放。 固液分离 离心 ①敞口式三足式离心机使用频率较高,过滤/压滤母液(有机相)敞口排放,或采用敞口容器收集,无组织排放严重; ②离心相关生产区域设置吸风罩或局部密闭对放料尾气进行收集,但捕集效率不高,仍存在一定无组织排放。 出料 ①出料口未密闭收集,无组织排放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