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过关自测题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无答案)语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过关自测题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无答案)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b2d4c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c4

2019届山东省滕州市高补学校一轮复习历史过关自测题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1.1986年,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不能从先进工业国为保持就业水平而采取的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上学到什么东西,更不能学习某些不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名义上的增长而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而中国倒是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该文旨在 A.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 B.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C.说明中国经济模式比其他国家先进 D.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失效

2.《中国卫生政策》(1992年第三卷第一期)的一份权威报告称,1980年,按卫生总费用来算,全国人均费用13.4元,1989年上升为51.2元。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群众自费增长幅度较大。自费项目由1980年占医疗费用23%上升为36%,城市自费人均21元,农村人均15元。该报告 A.有利于城乡医保统筹 B.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C.肯定农村改革的成果 D.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图1是1949年—1988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

其中1956年与1988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召开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中央的一个文件规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该文件发布于 A.1978年

第 1 页

B.1979年 C.1980年 D.1984年

5.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人力物力资源相适应

6.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B.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 D.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7.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B.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 D.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8.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9.新中国成立之初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其直接目的是( ) A.调动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政权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稳定物价,保障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10.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B.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

第 2 页

D.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1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12.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这一呼吁针对的是 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势头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右倾保守”思想 C.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应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挂起钩来,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应充分体现差别。这一决议

A.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B.主要是针对平均主义分配的部门 C.体现市场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D.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14.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 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 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 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 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此后,中国“吸收和借鉴文明成果”的举措是 A.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C.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推进所有制的根本变革

16.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 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 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 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 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 3 页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方式在我国农村普遍推行。这种方式 A.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C.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公有制的形式 D.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18.下表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 年份 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 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据下表可知 A. 香港的回归推动厂改革开放进程 B. 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 C. “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 D. 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19.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20.下图是关于新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图。此时的中国

30.4% 29.0% 23.6% 24.5% 43.8% 1988 26.9% 1989 30.9% 1990 35.4% 1991 36.6% 1992 35.1%

A.推行土地改革力图恢复农村经济 B.改变土地性质充实国民经济 C.以苏为鉴迫切改变落后面貌 D.调整生产组织形式背离建设规律 , 二、简答题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