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ea74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5

C.酶的专一性 D.酶活性的抑制 【考点】尿糖的检测.

【分析】据图分析,根据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以及原子氧可以将某种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的原理,将上述两种酶和无色的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这种酶试纸与尿液相遇时,很快就会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少或多而依次呈现出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解答】解:A、在尿糖试纸的制造中体现了酶的高效性,A错误; B、在尿糖试纸的制造中使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B错误; C、在尿糖试纸的制造中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错误; D、在尿糖试纸的制造中没有体现酶活性的抑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尿糖的检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0分)(2018?崇明县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某研究所对天目山不同海拔檫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调查,根据海拔由低到高分别确立了Pop1、Pop2、Pop3、Pop4和Pop5等5个海拔群体.

(1)若要调查天目山檫木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通常采用 样方法 (方法).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各个种群能够在不同海拔环境下生存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3)测定天目山檫木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 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来测定5个种群DNA片段的相似性.经测定,得到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则越 近 .(选填“近”、“远”)

遗传相似性 Pop1 Pop2 0.78 Pop3 0.78 Pop4 0.63 Pop5 0.52 遗 Pop1

传 距 离 Pop2 Pop3 Pop4 Pop5 0.25 0.25 0.46 0.66 0.82 0.77 0.66 0.64 0.63 0.81 0.20 0.26 0.45 0.41 0.46 0.21 (4)经调查,人类活动是影响天目山各海拔檫木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但还未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下列方法最为可取的是 A .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离体保护D.禁止人类活动.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若要调查某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若要调查某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2、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则越近.

【解答】解:(1)若要调查某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通常采用样方法.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各个种群能够在不同海拔环境下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测定天目山檫木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相关DNA的数量后来测定5个种群DNA片段的相似性.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则越近.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自然选择

(3)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近 (4)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10分)(2018?崇明县一模)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防御素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抗菌多肽,为了对“重组人β防御素﹣3”(rhβD﹣3)

的抗菌性进行研究,在分别培养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均放入浸泡过X和Y两种rhβD﹣3溶液浓度的圆形滤纸,实验结果:“X”纸片周围形成抑1

“Y”

周)

图.

(1)根据前期测定到的不同浓度rhβD﹣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曲线图2,可推断出A培养皿中的是 金黄葡萄球 菌. (2)据图2分析,浓度Y的值大约在 5﹣10 μg/mL范围内.

(3)根据图3对rhβD﹣3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的稳定性检测结果,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BC (多选).

A.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B.将rhβD﹣3于﹣70℃低温贮存4周,其抗菌活性变化不大 C.高温不利于维持rhβD﹣3多肽的空间结构 D.温度越高,rhβD﹣3的抗菌活性就越差

传统的抗菌素主要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酶;而防御素主要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病原微生物不易产生耐药性.

(4)靶细胞(病原微生物)易对传统的抗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

(5)青霉素的抑菌原理和防御素的抗菌原理的差异体现在 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防御素作用于细胞膜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比较两个培养皿,XrhβD﹣3溶液浓度的防御素对两种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而对A培养皿中的细菌的抑菌效果更好,但是YrhβD﹣3溶液浓度的防御素对两种细菌没有抑菌作用.

【解答】解:(1)根据图2中曲线可知,低浓度的rhβD﹣3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抑菌效果,并且抑菌效果比对大肠杆菌的好,由此可以推断A培养皿中的是金黄葡萄球菌.

(2)由于图1中Y浓度对两种细菌均没有抑菌效果,因此结合图2分析,浓度Y的值大约在5﹣10 μg/mL范围内.

(3)A.分析曲线可知,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正确;

B.﹣70℃低温条件下,抑菌圈直径变化不大,因此将rhβD﹣3于﹣70℃低温贮存4周,其抗菌活性变化不大,B正确;

C.曲线中可以看出,高温不利于维持rhβD﹣3多肽的空间结构,C正确; D.由于没有进行更高温度的对比实验,因此不能获得该结论,D错误. (4)根据题意可知,传统的抗菌素主要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酶,因此靶细胞(病原微生物)易对传统的抗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5)防御素主要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病原微生物不易产生耐药性,遗传你青霉素的抑菌原理和防御素的抗菌原理的差异体现在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防御素作用于细胞膜. 故答案为: (1)金黄葡萄球菌 (2)5﹣10 (3)ABC

(4)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5)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防御素作用于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