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汉语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75b3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a

东汉建光元年(121年),许慎才最后写成定稿,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此后,许慎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

东汉建和三年(149年),许慎因病去世。 2、《说文解字》成书时代背景

其一,封建专制国家得到发展巩固,西汉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虽然马克思认为文艺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关系,但是,在封建时代二者之间也往往是暗合的。在这个大一统的时期,出现了《尔雅》、《方言》、《释名》、《通俗文》等语言学著作,《说文解字》的出现并不孤单和偶然。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其内容大多为普及知识所用,汉赋中很多字人们是不认识的,如: 食苗心,螟。

食叶,蟘。 食节,贼。 食根,蟊。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十五?释虫》 獬豸,法。

再如,枚乘《七发》(杨雄《扬子·法言》二?吾子卷?:?或问:景差、唐勒、宋玉、枚乘之赋也,益乎??音义:?枚乘,绳证切。?),有大量名物出现。

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后于屈原,与宋玉同时。《楚辞》所收《大招》,或题景差(Chā)作。《史记·屈原贾生(贾谊)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Chā)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唐·司马贞索隐:?按:杨子《法言》及《汉书古今人表》皆作

‘景瑳(Cuō)’,今作‘差(Chā)’是字省耳。又按:徐、裴、邹三家皆无音,是读如字也。?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叫读如字。

枚乘曾做过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死于途中。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死于途中。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

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客因稱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於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結轖(se去声,通塞)。紛屯澹淡,噓唏煩酲(cheng阳平,醉酒),惕惕怵怵,臥不得瞑。虛中重(chong阳平)聽,惡聞人聲,精神越渫(xie去声),百病咸生。聰明眩曜,悅怒不平。久執不廢,大命乃傾。太子豈有是乎?”太子曰:“謹謝客。賴君之力,時時有之,然未至於是也。”

客曰:“既登景夷之臺,南望荊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樂無有。於是使博辯之士,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比物屬事,離辭連類。…溷(溷hùn肮脏)章、白鷺,孔鳥、鶤鵠(kūn一种大的水鸟)。

—— 教材815页

《輶[y?u]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所作。《方言》的作者扬雄(也写作杨雄,公元前53—公元16年),字子云,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蜀中多才子,司马相如,苏轼。西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汉书》扬雄本传称他?博览无所不见?,少年好学,善作辞赋,多识古文奇字,通晓训诂,作《训纂篇》、《太玄》、《法言》等。扬雄40多岁来到京师,被举荐为郎,?得观书于石室?,?校书天禄阁上?(扬雄《答刘歆书》)?輶轩使者?搜集得来的方言资料等,经秦末战乱,到汉代,大部分散失了,只有成都的严君平、临邛的林闾翁孺?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扬雄《答刘歆书》)。严君平收藏有1000多字,林闾翁孺保存有目录提纲一类的资料。因为严君平是扬雄的老师,林闾翁孺是扬雄的亲戚,所以扬雄有机会看到它们,就以这些残存的资料为基础,又亲自着手收集。他趁各地士人和调访士兵来京的机会,常常带着书写工具向这些人作调查,然后汇集整理。经过27个寒暑的积累,才编成一本9000字的《方言》。如卷八释?猪?条: 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jia加〕;关东西或谓之彘〔zhi置〕,或谓之豕〔shi史〕;南楚谓之豨〔xi希〕;其子或谓之豚〔tun屯〕,或谓之貕〔xi希〕;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其槛及蓐曰橧〔zeng增〕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释名》在吴末已广为流布,为学者所重视。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 如《释名·释乐器》:

1 钟,空也。内空受气多,故声大也。 2 磬,罄也,其声罄罄然坚致也。 3 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4 鞉[táo],导也,所以导乐作也。

5 鼙,裨也,裨助鼓节也。

[bì] 增添,补助:大有~益。~补。

[pí] 古代的次等礼服。;副,偏,小:~将。偏~。

6 声在前曰朔,朔,始也。在后曰应,应,大鼓也。

7 所以悬鼓者,横曰簨;簨,峻也,在上高峻也。从曰虡;虡,举也,在旁举簨也。簨上之板曰业,刻为牙,捷业如锯齿也。

簨[sǔn] ,古代悬挂钟、磬、鼓的架子上的横梁。 虡[jù] 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

8 瑟,施弦张之瑟瑟然也。 9 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10 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

11 箜篌、此师延所作靡靡之乐也,后出于桑间濮上之地,盖空国之侯所存也。师涓为晋平公鼓焉,郑卫分其地而有之,遂号郑卫之音,谓之淫乐也。 12 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13 埙,喧也,声浊喧喧然也。

14 篪,啼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啼声也。 15 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清也。 16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18

簧,横也,于管头横施于中也,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亦是也。

19 搏拊也,以韦盛糠,形如鼓,以手附拍之也。 20 柷状如伏虎,如见柷柷然也,故训为始,以作乐也。

25 铙,声铙铙也。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比钹bo大

26 人声曰歌,歌,柯也,所歌之言是其质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故兖冀言歌声如柯也。

27 竹曰吹,吹,推也,以气推发其声也。

28 吟,严也。其声本出于忧愁,故其声严肃,使人听之凄叹也. 《通俗文》,东汉末服虔撰。这是我国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在小学史与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