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1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1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78bd1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f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分数:12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2分) A.语无纶次 略胜一筹 大彻大悟 肌健 B.忧心忡忡 妇孺皆知 怏怏不乐 斑澜 C.迫不急待 家喻户晓 峰芒毕露 默契 D.来势汹汹 迥乎不同 义愤填膺 深邃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怂恿(sóng) 惬意(qiè) 九曲连环(qǔ) 孜孜不倦(zī) .... B.阴霾(mái) 哽咽(yè) 兀兀穷年(wù) 妄下断语(wǎng) .... C.惩戒(chěng) 崎岖(qí) 锲而不舍(qiè) 相得益彰(zhāng) .... D.骊歌(lí) 羁绊(jī) 尽态极妍(yán) 叱咤风云(zhà) ....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 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根据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等方而的特点,人大代表建议推行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 5.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②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 ④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 ⑤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⑥营造了一个个绿洲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⑥③⑤ D.②①④⑥⑤③ 6.诗词默写。 (7分)

⑴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⑵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⑶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⑷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了, 。

1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⑸ 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名著阅读。 (3分)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实话奇迹。你知道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谁吗?请你来介绍一下作者及作品吧。

8.综合性学习(5分)。 第九中学近期举办跳绳比赛。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请你给这次比赛拟一条标语,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2)如果你想做你们班的拉拉队队员,你打算怎样对班长说?(3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文言文《口技》,回答9~13题。(共1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宾客意少舒( ) ⑵几欲先走( ) .. ⑶絮絮不止( ) ⑷奋袖出臂( ) ...10.翻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分)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1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仅仅描写观众的反映吗?为什么?(3分)

13.拓展延伸——下节课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音乐课,上课铃声还未响,就自发地齐唱起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以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就在这时,班主任数学老师夹着一叠试卷走了进来,说道:“利用这节音乐课和下节数学课,进行一次测试……”请你仿照本文中对观众的反应的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时同学们的反应。(5分)

我的描述:

(二)阅读《猫》选段,回答14~18题。(15分)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

2

二、阅读与赏析(45分)

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4.以上文段是写作者一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试选用文中词语简要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3分)

1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分)

16.如何理解文段中划线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感情?(3分)

17.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3分)

18.作者养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三)阅读文章,回答19~22题。(12分) 奶奶的粽子

3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 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9.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

(3分) 20.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

22.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50分)

23.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