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91f00f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7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建筑物的速写。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需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从临摹优秀作品转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概括力

三、学情分析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通称,也称“三大构成”。它是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设计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我们也称之为纯粹构成研究。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 2、教师示范

3、学生实训

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 第一章 概论 授课章节: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授课时数: 教学内容: 概论 图形图像制作 讲授 2课时 结合本专业特点,重点介绍构成艺术的起源,包豪斯的主张和思想以及构成艺术理论对于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教学难点: 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的与要要求学生了解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求: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 幻灯片 查阅资料 第二章 平面构成 授课章节: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平面构成 图形图像制作 授课形式: 授课时数: 教学内容: 讲授 35课时 1.1形态研究 1.2点、线、面 1.3基本形与骨骼 1.4构成中的比例与分割 1.5空间与矛盾空间 1.6隐现图形与变换坐标 1.7重复构成设计 1.8基本形近似构成设计 1.9特异构成设计 1.10渐变构成设计 1.11发射构成设计 1.12密集构成设计 1.13对比构成设计 1.14肌理构成设计 教学难点: 点线面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求: 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 幻灯片 思考与练习 1、点、线、面的组合构成练习。规格:20*20cm。需考虑到点、线、面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 2、重复构成设计练习。规格:20*20cm。要求:先设计一基本形,然后以数量众多的基本形作重复排列,注意骨骼线的运用及基本形方向的下负变化,注意整体感受。 3、基本形的近似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A、形象的近似在重复或近似骨骼里的排列和组合。B、考虑形态的大小、方向、正负及肌理主面的变化,把握好近似尺度,基本形不宜太复杂。 4、特导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A、基本形的特异可在重复骨骼或特异骨骼里进行。B、考虑基本形的形态、大小、方向等方面的变化。C、特异感强烈,但不能过于独立,注意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