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95db49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3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思维”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有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田忌赛马》;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配合“思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习作”安排了“神奇的探险之旅”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积累经典名句。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15.自相矛盾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3.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寓意,受到启发教育。 16. 田忌赛马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

1

课时 教学建议 2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自主阅读理清层次 互相交流受到启发 2 课前阅读感知故事 自读自悟理清层次 互相交流了解思维 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17.跳水 1.理解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结合课文和人们当时的表现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3.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习作:神奇的探险1.记录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之旅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 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语文园地六 1.回顾单元课文,了解人物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哲理,背诵积累。 2 自读自悟。 朗读感受。 1 互相交流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寓意。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寓言)

3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