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ab0a7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9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 你研究的问题; (2) 自变量; (3) 因变量; (4) 变量控制; (5) 实验材料的处理; (6) 实验过程; (7) 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 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

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

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男 女 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因素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因素二(文章主题熟悉度)主效应显著,则可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则分两个方向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在年龄三个水平上,分别对熟悉度两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年龄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平上,熟悉度不同的文章差异显著;也可以在文章主题熟悉度的两个水平上,分别对年龄三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主题熟悉度的哪一个或两个水平上,不同年龄个体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

2.设计实验,说明咖啡是否对人的集中注意有影响?

答:(1)被试:北大在校大学生16名,年龄18~24岁,男女各8名,视力正常。

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 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 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10人 10人 10人 10人 10人 10人 (2)仪器:P4主机,17 纯平显示器;咖啡。

(3)任务:组内设计,所有被试参加测试。任务是对电脑屏幕上随即呈现的数字和字母,就给定的三个字母进行记数,一共10个block,每个block呈现80个字母,其中随即呈现的靶子总数30个。实验分两天分别进行,时间为下午两点。

(4)程序:

①试前半小时,一半被试喝200ml纯净水,一半被试喝200ml咖啡(雀巢),然后自由休息半小时,接着开始实验,每个被试做5个block,主试记录被试报告的靶子字母的个数。

②第二天同一时刻再次进行相同实验,上次喝纯净水的改喝咖啡,喝咖啡的改喝纯净水。休息半个小时后进行和头一天相同的实验,主试记录被试报告的靶子字母的个数。

(5)数据处理:统计得到两次实验中所有被试喝咖啡和喝纯净水条件下的靶子字母报告的正确率。并检验两种条件下的正确率有无差异。

(6)结果预期:喝咖啡半小时后的正确率高于喝纯净水后的正确率,显示喝咖啡半小时后能提高人的集中注意。

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经常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其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态度决定行为”,但有时行为也会反过来决定态度。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影响。

答:(1)理论支持:态度与行为相互影响。态度可以指导个体的行为产生,而若认知发生矛盾时,人们会出现认知失调,产生消失认知失调的动机。

(2)实验目的:通过影响被试的态度,从而影响其行为,再根据行为的不同判断其行为的态度。

(3)实验设计:本实验为2×3的组间设计。

(4)自变量

①主试所决定的被试态度,有三个水平:a. 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任务;b.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