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文言文阅读(课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文言文阅读(课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bfcd1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d4

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三、【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 .

9.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5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2.《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

8.(1)①身边; (2)②稍微 (3)③正 (4)④给9.D 10.虽/名医/不迨也

11.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12.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子翻译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翻译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翻译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句子翻译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

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和意思。例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D.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故选:D。

10.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句子翻译为: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句子停顿为:虽/名医/不迨也。此题要注意在关联词语后断开,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划开。

11.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有: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句子翻译为: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重点词语有: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句子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12.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如“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为动作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

6

军事耶”为语言描写;“魏公太息而许之”是对任元受的侧面刻画。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任元受侍奉母亲孝顺到了极点,他的母亲年老,生了很多病,他从未离开过母亲身边。元受自己说:“我的老母生病了,她生病的由来,要么是饮食上的,要么是天气原因,要么是讲话太多了,要么是情绪波动太大了。我都早晚都侍奉在边上,没有任何细微的地方是我考虑不到的,母亲的五脏六腑的各种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等到切脉之后才知道,所以我用药都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比不上我。”张魏公当都督的时候,想要征辟他到自己幕中。元受坚决推辞道:“我正在侍奉我的母亲,假如我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人长命百岁的神丹,我一定拿来献给我的老母,不会拿来献给您。哪里还能舍弃老母而来参与您的军政之事呢?”魏公叹息着答应了他。

四、【2019年中考吉林长春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

【清】李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纲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2)即意念无差()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9.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案】7.(1)查验 检讨 (2)差错 错误

8.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9.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7

(1)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默默地查验这一天思想的好坏。“检”一词多义,有“检讨”和“约束”.两意。

(2)即意念无差:就是思想没有差错。“差”是多音字,这里是(chà)的音,差错、错误的意思。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注意;“苟”,只要。“患”,担忧。“及”,赶得上。

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和内容信息的筛选。首先,审题:对书院学者提出的要求。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写出对书院学者的要求,而是记叙了自己的行为,通过阅读,作者对自己的行为的介绍就是对其他人的要求。其次,梳理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久自成德”,写每晚反思自己一天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第二层从“即意念无差”到结尾,写每晚反思曾行几善。这两点即是作者对书院学者的要求。

【点睛】译文:每晚晚上七点到九点,在灯下读《资治通鉴钢目》。阅读完毕,仍然静静地坐着,默默查验这一天思想的正邪、言行的正确与否,只要有一个念头的错误,一句话一个行为稍稍有失误,就焚香笔直长跪,自己严重的责罚自己。像这样,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长久之后自己形成了好的品德。就思想没有错误,言语行为没有过失,也一定每天晚上思考我今天曾经做了几件好事,有就是“日新”,没有就是“虚度”。过去有一个士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业,每天一定亲自做数件好事,有时这一天没有好事可做,晚上就自己痛哭说:“今天又白白过了一天。” 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六、【2019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

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①说:通“脱”,解脱。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故君子之教喻也 .(2)师逸而功倍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10.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11.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答案】8.(1)所以(2)闲适,轻松

9.(1)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2)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