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word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d6c164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5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只受浮力重力)或比较?液与?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没在密度为?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物=

G?

(G?F)

⑥纯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 = ?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液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而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 ?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米远,足球飞出10米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3、公式:P=

t4、单位:主单位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 kW=10W 1 mW =10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 kW ,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开关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表F2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

6

(1)找支点O;(2)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实线双箭头,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水平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

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 F1L1=F2 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 动力臂 撬棒、铡刀、动滑轮、 杠杆 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轮轴、羊角锺、钢丝钳、 花枝剪刀 费力 动力臂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杠杆 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动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杠杆 等于阻力臂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择费力杠杆。 四、滑轮 1、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