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e02faf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5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备课笔记

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 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 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 程式的涵义联系起来,应当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 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 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 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 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可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方面的知识,其中化学知识 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 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十分熟悉。在这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 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教材还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 作解题格式示范,在练习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运算要准确,以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课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 过程与方法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目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 学 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目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及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 标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承的,质和量

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重点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 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的科学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及相关练习题。

课前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基本依据是反应的化学 预习 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1

课前预习

新 课 导 入 进 行 新 课

小组问题讨论:

反应物的质量比等

于生成物的质量比吗?(反应物的质量比不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它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而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据。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

其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

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

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例题1] 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计算结果保留 一位小数)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 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6.3g x

2?1586.3g ?32x 32?6.3g x??0.6g 2?158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大约可以得到0.6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分析,请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 题步骤。

[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为: (1) 设未知量 ;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 (3) 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 (4) 列出比例式,求解 ;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 备课笔记

V 2

[注意](1)设未知量要规范,“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x是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后面无需再带单位);如果未知量是反应物,一般“设参加反应的某物质的质量为x”;若未知量是生成物,一般“设生成某物质(或得到某物质)的质量为x”。 (2)方程式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解题的正确性,所以首先保证方程式配平。如果不配平,则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就是错误的。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有关物质的量左右对应,上下对齐。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 (5)列比例式和求解过程中以及最后的结果要带单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映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要一致。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自学例题2,进一步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具体格式。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化学的计算是数量值的计算,已知量必须在计算中带单位;而未知量与数学中用到的未知数也不同,在化学中它是带有单位的未知数,所以在设完未知量后,在未知量后面就不要再带单位了。

进 行 新 课 高温 CaO+CO2↑ 100 56 x 5.6t 100x ?565.6t100?5.6tx??10t 56答:需要碳酸钙10t。 [总结]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准确地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注意解题细节,避免造成无谓的失分。 [教师]下面公布一位同学的解题方案,请同学们评议。 [课件展示] 例题3 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电解4.5t水,能制得氢气多少吨?同时得到氧气多少吨? 解:设制得氢气xt,氧气yt。 2H2O 通电 H2↑+O2↑ 2×10 2 32 4.5t xt yt 3

20∶2=4.5∶x 备课笔记

要点提示:

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上下对应。

易错提醒:

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且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不能漏乘。

4.5?2x??0.45t 204.5?32y??7.2t 20答:电解4.5t水,可制得氢气0.45t、氧气7.2t。 生甲:这个题解得不对。第一,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应该在生成物氢气的化学式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2。第二,水的式量和计算错了。水的式量和应该是2×(1×2+16)=36。 生乙:根据计算结果,0.45跟7.2的和不等于4.5,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可见解题肯定有错误,就是前面同学指出的问题。 生丙:这个题可只设一个未知量(氢气或氧气的质量),并且未知量不应带单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解另一个未知量(氧气或氢气的质量)。这样解题更简便。 [课件展示](正确方案) 解:设制取氢气x。 2H2O 通电 2H2↑+O2↑ 进 行 新 课 2×18 2×2 4.5t x 36∶4=4.5∶x 4.5t?4?0.5t 3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4.5t-0.5t=4t 答:电解4.5t水,能制得氢气0.5t,氧气4t。 [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x?H2 + Cl2 点燃 2HCl 2 71 73 100 g x y 271100g?71 ?,x??3550 g,100gx2273100g?73 ?,x??3650 g。100gx2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