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ecc1be5acfa1c7ab00cc61

书局多由地方实力人物创办,资金充裕,又延请学者具体主持,刻书一般较精,如主持浙江书局的是清后期大学者俞樾,刻书多选用善本作底本,精校重刻,该局刻书相当精良,如《二十二子》、《玉海》等,声誉很高,至今仍受推重,近年均予影印。

局刻本多采用方体字,金陵、崇文二家,仿汲古阁扁方体,崇文书局本字体笔道更粗且字密,很有特点。其他各局多用通行方体字。部分初印本使用宣纸,一般好者用连史纸,差者用官堆纸,与毛边纸相仿,色黄,略厚,还有一种赛连纸,与连史纸相近,白中发黄,较薄。

校勘

校勘的定义:

校:比勘核对。勘:削除覆定,改正错误。

校勘:回顾古籍的不同版本或其他资料,通过考证、分析、比较、推理等精密方法,发现并改正其中字句篇章错误的一种古籍研究方法。

校勘和校对:

“校”是校对,“勘”是改正错誤。但连成“校勘”一词,就具有特定的含义,不能凡校对改错都名之曰“校勘”。一篇文章要发表、一本书要出版,打出校样后要用原稿校,这种校只能叫“校对”,不能叫“校勘”。

校勘的四种方法:

一、对校: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对校法的长处是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都有版本上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而且,校者将所有异文汇集一处,编为校勘记,则读者手此一编,就等于掌握了许多版本。(最简便、稳当、不掺己见的方法)

二、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错误的方法。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三、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

四、理校: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最高明却最易犯错的方法) 这四种校勘方法由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了《校法四例》中最先提出。

辨伪

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总结的是胡应麟(明代)《四部正讹》,他把历代考辨伪书的具体方法条理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的方法论。 《四部正讹》辨伪“八法”: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其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其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伪书产生原因:从性质上看,又分有意作伪和失考误断致伪二类。 有意作伪:1.借古重说 2.牟利求名 3.政治相争 4.学术相争

5.诬陷栽赃作伪以诬人 6.剽窃他人作品 7.借长期收藏而作伪 8.惜无撰人而伪托 失误致伪:1.战国之前,古人不自著书

2.我国古代方言差异很大,文字又屡经变迁,由甲骨文到籀文演变成 小篆而至隶书,每一次文字变革,简册书籍都得经过翻译传写,难 免有改动失真之处。 考证伪书的方法:

一、从目录著录上考察源流以辨真伪 二、从作品本身辨别真伪

1.分析作品思想内容

A.看作品思想与时代思想是否相符 B.看作品思想与依托人的思想是否矛盾 2.查核史实

3.考察文体

4.研究作品的语法特点 5.考证文字

6.考察词句:主要是从词句罅漏处解识真伪 三、研究版刻特征以辨真伪 四、寻找各种旁证以辨真伪

辨伪活动的历史(浏览)P186

举例说明古代避讳的具体方法:

一、改字。(汉代改邦为国,唐代世改代,民改人,宋代匡改刊。)

二、改音。(司马迁避“谈”字,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

三、缺笔。(始于唐,一般为末笔缺笔)

四、空字。(或空而不书,或只以“囗”代替。梁武帝父萧顺之,萧子显《南齐书》遇“顺之”即空留;唐人撰《隋书》避太宗李世民讳,将王世充写成王 充而空留。)

五、直书“讳 ”字。(南北朝宋武帝刘裕时,避“裕”而称“名曰刘讳”)

古典文献的辑佚

辑佚:专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文献亡佚的原因:

1.书厄的出现:战乱、自然灾害。管理不善等

2.历代对某些文献的重视不足,导致其难以流传至今,而自然消亡了。(如:重文轻理导致科技图书的亡佚)

3.在雕版印书之前,书籍流传主要靠手抄,因此人们对抄录的书籍有所选择 4.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的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另一

种逐渐不行于世。(如:欧阳修的《五代史》印行后,薛居正的《五代史》就逐渐废止了)

5.大部头的书流传不易。(如:《皇览》)

6.有些官书不向社会流传,只在朝廷中存放,视为秘籍,一遇灾祸,定亡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