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f904c7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2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B 解析:图中A为大气中CO2库,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它们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A错误;①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大力增强①过程可以减少大气中CO2量,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②即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D错误。

10.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

B 解析:由题图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1.(2019石家庄市一模)下表是研究小组对我国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甲~丁代表各个营养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 营养级 甲 乙 丙 丁 未利用量 J/(cm·a) 10.4 3.6 3 227.7 5.3 2流向分解者的量J/(cm·a) 925.8 16.2 3 393.1 105.6 2呼吸量 J/(cm·a) 1 785.2 32.1 4 003.3 208.3 2同化量 J/(cm·a) 3.92.5 51.9 13 716.6 371.1 2(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格数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J(cm·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

(2)乙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__J(cm·a)、__________J(cm·a)。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该淡水湖生态系统________(填“是”、“否”)达到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有效地防止该淡水湖出现水华现象,生态学家建议在湖边浅水区适量种植挺水植物

(

)

2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及稳定性。要求学生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对稳定性的理解。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据图分析,丙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甲为第二营养级,丁为第三营养级,乙为第四营养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生产者的同化量13716.6 J(cm·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092.5 J(cm·a),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71.1 J(cm·a),其能量传递效率是

2

2

2

6

(371.1/3092.5)×100%=12%。

(2)乙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同化量51.9 J(cm·a)-呼吸量32.1J(cm·a)=19.8 J(cm·a)。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9.8 J(cm·a)-流向分解者的量16.2J(cm·a)-未利用量3.6J(cm·a)=0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由于每一营养级均有未利用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因此该淡水湖生态系统未达到相对稳定。

(4)由于挺水植物(荷花)较高,在竞争光能中占优势(争夺阳光、无机盐等),故能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地防止该淡水湖出现水华现象。

答案:(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3716.6 12% (2)19.8 0

(3)否 在调查期间,每一营养级均有未利用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4)挺水植物(荷花)在竞争光能中占优势(争夺阳光、无机盐等)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12.(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检测)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2

2

2

2

2

2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 kJ,能量传递效率为

9

8

8

7

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因为CO2

是温室气体,所以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2)图1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甲是大气中的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所以过程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5.8×10×10%-1.5×10-1.3×10)×10%=3.0×10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1)CO2 全球性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 (3)3.0×1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即可)

13.(2018浙江卷)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7

9

8

8

7

8

8

9

(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