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课例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鸡兔同笼课例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044fd281c758f5f71f670c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内容。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主要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个题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分别安排在五年级或六年级,在初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也专门安排了此项内容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认识“鸡兔同笼”问题,探究并掌握用一种或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引入课题

(一)学习准备.

生活常识

1只鸡有( )个头,( )条腿。 1只兔有( )个头,( )条腿。

2只鸡2只兔共有( )个头,( )条腿。 7只鸡3只兔共有( )个头,( )条腿。

(二)引入课题

数学在中国历史久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数学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先辈写了很多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比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这些著作对全世界数学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贡献。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中都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趣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感知鸡兔同笼问题的隐藏条件,一只鸡

一个头两条腿,一只兔子一个头四条腿,资料的介绍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

(一)探索方法

1.学生小组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2.具体要求

(1)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二)反馈交流,阐述方法

选择学生的一些典型解法,全班交流。

(三)分析比较,灵活选择

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解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设计意图】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让学生通过同伴的讲解、阐述,学习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们发现先自己方法的优劣,逐步掌握根据实际问题的不同,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把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建构模型

1、初步提炼:从“鸡兔同笼”到日本人说的“龟鹤问题”,再到“人和狗”的民谣,逐步提炼出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特征。

这些“龟鹤问题”、“人狗问题”虽然外表不是“鸡兔同笼的问题”,但

是他具备了“鸡兔同笼的问题”的基本原理。

2、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以前我们就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又进一步研究了这类问题,可生活中谁会将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3、游戏建模:利用一元、五元的纸币,数形结合拓展鸡兔同笼问题的内涵,从四只脚的兔子到“五只脚的兔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进一步逼近问题本质。

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1元、5元纸币共15张,一共27元钱,1元、5元的纸币个多少张?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拓展鸡兔同笼问题的内涵,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进一步逼近问题本质。解决一个问题的价值不在于这个问题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四、拓展应用

1、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

2、师生共64人去划船,共租了20条船,恰好坐满,每条大船坐5人,每条小船坐3人,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

【设计意图】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广泛的迁

移,内化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五、反思小结

1、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2、数学学习就应该是这样的——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深入??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和一个数学的头脑,

就会在生活中找到书上知识的生活原型。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题方法的巧妙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

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对“假设法”的理解和应用,用合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数蛤蟆》的童谣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童谣。其实,生活中不但有关于小动物的童谣、故事,还有许多关于小动物的数学趣题呢,大家请看大屏幕,瞧,它们是谁?鸡和兔都被关在同一个笼子,我们把它叫做鸡兔同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教师点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究灵活运用。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大家请看,这是我国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一道很有名的鸡兔同笼的应用题,大家还记得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吗?引导学生回忆(读→找→ 列→ 算 →答)

(1)请大家齐读一遍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大家默读一遍题目,找出隐藏的已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