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08beadf524ccbff1218419

含量。

某矿物在岩石中体积百分含量=该矿物所测的总长度/测线总长度*100%原则上,直线段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准确。一般测线总长度不应小于矿物颗粒粒径的100倍,线段间距不应小于矿物的平均粒径。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三、岩浆岩野外鉴定表

岩浆岩野外鉴定时,除了要对岩石中的矿物及含量进行观察外,还要对岩石的结构、构造、岩体的产状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岩浆岩冷凝的部位,这样才能对岩浆岩正确鉴定。根据岩浆岩冷凝的部位,可将岩浆岩分为深成岩、浅成岩、次火山岩、火山岩。这四类岩浆岩的特征见表1

表1 冷凝深度不同的各类岩浆岩岩性特征

类型 产状深度 深成岩 浅成岩 次火山岩 小的岩株、火山颈、岩枝、岩脉 斑状、细粒 火山岩 火山锥、熔岩流、熔岩被 玻璃质、半晶质、细粒 块状、流动 块状、流动 气孔、杏仁、柱状节理 矿物成分 钾长石可能为微斜长石,斜长石环带不发育 斜长石环带发育,可能出现高温矿物如β-石英、透长石等。 围岩 一般为区域变质岩 可能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沉积岩、火山岩 出现β-石英、出现高温矿物,透长石等高温矿物 含水斑晶矿物可能具暗化边 岩株、岩基、岩盆、小岩株、岩盆、岩岩盖、岩墙 盖、岩脉、岩墙 细粒、斑状 结构 中粗粒等粒 似斑状 构造 块状 1、深成岩野外鉴定表

深成岩野外鉴定时,要考虑岩石的色率,石英、橄榄石、似长石的有无和含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有无及含量,以及暗色矿物的种类等。在鉴定时可参照表2。

表2 最常见的深成岩野外鉴定表 岩石大类 指示矿物 超基性岩 色率>90 基性岩 色率90~35 无石英 一般无石英 有钾长石 A≈P AP (石英)正长岩 (石英)二长岩 A<

辉石岩 角闪石岩 橄榄岩 辉长岩 斜长岩 二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 花岗岩 石英5~20% 石英>20% 无石英有似长石 霞石正长岩 中性岩 色率35~15 酸性岩 色率<15 碱性岩 色率不定 2、浅成岩(包括次火山岩)的野外鉴定

浅成岩(包括次火山岩)的野外鉴定,大致可采用与深成岩相似的方法。浅成岩由于结晶细、结构变化大,因此对斑晶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应给予特别注意。野外鉴定浅成岩可参照表3

表3 浅成岩(包括次火山岩)野外鉴定表

超基性岩 色率>90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碱性岩 色率90~35 色率35~15 色率<15 色率不定 橄榄石 辉石、斜长石 角闪石斜长石 细粒—微粒 苦橄岩 细(微)晶辉长岩、辉绿岩 钾长石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 钾长石、似长石 细(微)晶霞石正长岩 细(微)细(微)细(微)晶晶闪长岩 晶正长岩 正长斑岩 粗面斑岩 流纹斑岩 花岗斑岩 花岗岩 斑状结构 基质细、微粒 基质玻璃质-隐晶质 苦橄玢岩、金伯利岩 辉长玢岩、辉绿玢岩 玄武玢岩 闪长玢岩 安山玢岩 霞石正长斑岩 3、火山岩的野外鉴定表

火山岩结晶差,基质常为隐晶质、玻璃质,野外鉴定时主要根据颜色、结构、斑晶成分和次生变化。

火山岩的颜色一般要比相应成分的侵入岩颜色深。火山岩的斑晶矿物一般要比基质中的矿物“基性”。例如在安山岩中常见辉石斑晶,而在玄武岩中常见橄榄石斑晶。火山岩野外鉴定可参考表4。

表4 各类火山岩野外鉴定主要特征表 玄 武 岩 安 山 岩 流 纹 岩 颜色(新鲜面) 黑绿色至黑色 紫色、紫红色 粉红、灰白、浅灰、紫色、灰绿色 斑晶成分 辉石、基性斜长石、有时为橄榄石(可变伊丁石) 结 构 细粒—隐晶质 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斜长石斑晶常见) 隐晶质、斑状结构 隐晶质、玻璃质 隐晶质 隐晶质 石英、透长石 透长石、白榴石、透黑云母、角闪石 长石 浅灰、灰紫 深灰、深灰绿色 粗 面 岩 响 岩 构 造 气孔、杏仁 气孔、杏仁 气孔、杏气孔、杏气孔、杏仁、流纹 仁、流纹 仁、流纹 次生变化 绿帘石、绿泥石、黝帘石、碳酸盐

同 左 高岭土化 高岭土化 四、野外描述

一)、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另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

(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征把岩石分成①超基性岩,②基性岩,③中性(钙碱性)岩,④酸性岩,⑤碱性岩等五类,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方法:指示矿物分两头,暗色矿物分中间,共生矿物来检验。石英>20%为酸性岩;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90%为超基性岩;中、基性岩皆为斜长石+色暗矿物;中、基性岩的划分除色率外,主要有以下两点规律:①暗色矿物种类:中性岩石以角闪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为主;②共生矿物种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可找到少量橄榄石;中性岩与酸性岩相邻,可找到少量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酸性岩和碱性岩颜色都是近肉红色,两者的区分主要根据:碱性岩的石英和斜长石(灰白色)含量都很少。

对具斑状结构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是隐晶质,肉眼则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依靠斑晶来定名。因为斑晶一般是由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的,故据斑晶矿物也可定类名。

对于无斑晶的隐晶质结构岩石,则只有根据岩石颜色和致密坚硬程度大致判断。含SiO2较高的酸性隐晶质岩石往往硬度较大。

(3)看结构(构造),推环境(产状):同类岩石成分相同,但每类根据不同的产状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种,分别给以不同的岩石种名。岩石产状即岩石生成环境,主要反映在结构、构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