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0989cf680203d8cf2f243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徐永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4期

[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内地高校从十多年前的研究、探索到今天的尝试实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十多年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在更多高校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目前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缺失、专业如何设置、如何指导通识教育由意识走向真正实践等问题,都是实行通识教育必须面对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内地高校 通识教育 现状 问题

[作者简介]徐永辉(1971- ),男,安徽颍上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江苏南京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152-02

2008年5月11~12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发起举办了“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46所高校近150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参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等议题的研讨和交流。这次大学通识教育论坛是我国高等教育界首次由高校自主、联合举办相关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分享国内高校实践通识教育经验,促进大学本科教育的完善与改革。这标志着通识教育在我国,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探索、倡导到今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一、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

目前从我国内地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意识到通识教育重要性的高校已经很多,但是真正实施通识教育的高校不多,仅是部分研究性大学。目前尝试通识教育的高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1999年教育部在32所大学中引入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一套新学分,通过开设新课程探索通识教育的可能性,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另一种是复旦大学的模式,从2006年开始,复旦的本科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院系,直接进入“复旦学院”学习,整体改变了本科的教学管理模式。2005年9月复旦大学成立实施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机构——复旦学院,复旦学院汲取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培养的经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本科教育的改革起着探索和推进作用。复旦学院打破了原有的专业设置,把所有一年级和部分二年级本科生不分专业编入四大住宿书院进行教育、管理,这一模式全国首创。复旦学院借鉴世界一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住宿学院管理体制和优势,构建了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根据专业、国别地域、民族分散的原则编班和安排宿舍,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创造师生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 但是,如果通识教育的实施仅体现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阶段,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仅局限于部分综合选修课程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成效只满足于大学新生而忽略老生和研究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成才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就很难实施,并逐渐失去向全国推行的可能性。通识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而人文精神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工,必须循序渐进,也不可能靠一门或几门选修课程来解决,必须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学识拓展课程等有机结合才能逐步达到的;不仅仅靠各种科学知识的单纯积累,必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言论与行为统一的综合成果;不可能是单纯依靠自学自悟自得,必须要有榜样的教导和明师的引导等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只有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模式,才能解决当代大学生缺失人文精神和理想方向的问题,才能使更多通过发奋读书进入大学门槛的青年能最终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二、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三个严峻挑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非常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另外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影响,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大学必须为自己寻找出路,必须为人文精神寻找出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这一出路的途径之一。通过打破传统学科领域的壁垒,通识教育能够向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知识图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读,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人类思想的精髓,帮助他们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生与社会等方面的反思,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接受了通识教育训练的青年,人文关怀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人文精神将成为他们的一个标志。当这样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时候,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回归。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在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上方能得以造就的。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推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提前实现了大众化,但是这几年就业形势堪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高校专业培养不可能紧随其后,要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