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510126ccbff121dd3683ff

(d) 比表面积的表面层分子具有的吉布斯函数。

2. 直径0.01m的球型肥皂泡所受的附加压力为 ( ),已知其表面张力为0.025 N2m1。 (a) 5 Pa (b) 10 Pa ( c) 15 Pa (d ) 20 Pa

3. 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下,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成许多小水滴,性质不变的是 ( ) 。 (a) 总表面吉布斯函数 (b) 比表面 (c) 液面下附加压力 (d) 表面张力 4. 一定温度下,凹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 ) 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a) 等于 (b)高于 (c) 低于 (d) 高于或低于

5. 如右图所示,已知水能润湿毛细管,油则不能,若增加油层的量 (深度h’ ),则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h ( )

(a) 愈小 (b) 愈大 (c) 不变

7. 水平放置的毛细管中装有非润湿性的液体,在毛细管左端加热,管中液体将 ( )。

(a) 不移动 (b) 向右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来回移动 8.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 )。

(a) 温度 (b) 空气压力 (c) 表面张力 (d) 液体粘度 (e) 毛细管半径

9. 玻璃弯管两端有两个大小不同的肥皂泡,如右图所示,若开启玻璃管中间的活塞,使两端肥皂泡相通,则 ( ) 。

(a) 大气泡变大, 小气泡变小 (b) 大气泡变小, 小气泡变大 (c) 无变化

10. 封闭在钟罩内的大小液滴的变化趋势是 ( )。

(a) 小的变大, 大的变小 (b) 小的变小, 大的变大 (c) 大小液滴变为半径相等为止 (d) 不发生变化

13. 纯水的表面张力为γ1,某溶质的表面张力为γ2,且γ2>γ1,形成溶液后,溶质的表面浓度为cS,本体浓度c0,则 ( )

(a) cS> c 0 (b) cS< c0 (c) cS=c0 (d) cS =0

14. 往固体表面加一滴液体,形成气、固、液三相间的接触,表面张力分别为γg-l,γg-s,γs-l,若液体与固体表面不润湿,则 ( )。

(a) γg-s > γs-l (b) γg-s < γs-l (c) γg-s = γs-l (d) γg-l = γs-l

15. 298K时,苯蒸汽在石墨上的吸附服从朗缪尔吸附等温式, 在苯蒸汽压力为40 Pa时,覆盖度θ = 0.05,当θ = 0.5时,苯蒸气的平衡压力为 ( ) Pa 。

(a) 400 (b) 760 (c) 1000 (d) 200

16. 已知水溶液表面张力γ与溶质活度a关系为γ = γ0Aln(1+Ba), γ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 A与B为常数,则溶液表面过剩Γ= ( )。 (a) ?AaRT(1?Ba) (b) ?ABaRT(1?Ba) (c)

ABaRT(1?Ba) (d)

BaRT(1?Ba)

18. 溶液表面层对溶质发生吸附,当cB (表面浓度) > cB,0 (本体浓度),则 ( )。 (a) 称为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b) 称为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不变 (c) 称为负吸附,溶液表面张力增加 ( d) 称为负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第十一章

(一)1. 反应2A+B?(A)

dcAdtE+2F反应速率( )。

; (B) ?dcAdt; (C)

dD1dcA2dt; (D) ?1dcA2dt。

2. 有简单反应aA+bB?(A)

kAa?kBb?kDd,已知a

?kB?kD;

; (B) kA第 17 页 共 27 页

(C) kA?kB?kD; (D)

kAa?kBb?kDd。

3. 关于反应速率v,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大小有关; (B)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C)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 (D) 与物质B的选择无关。 4. 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阿伦尼乌斯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

(A)仅适用于基元反应; (B)可用于任何反应; (C)仅适用于简单级数反应;

(D)适用于有明确级数及速率常数,且在该浓度区间内的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的一些反应。 5. 某反应,当起始浓度增加一倍时,反应的半衰期也增大一倍,此反应为( )级反应。 (A) 0; (B) 1; (C) 2; (D)3;

6. 反应A+2D?3G,在298K及2dm3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变化率为0.3mol?s-1,则此时G的生成速率为( )mol-1?dm3?s?1。

(A) 0.15; (B) 0.9; (C) 0.45; (D) 0.2。 7. 某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

cA,0k,该反应级数为( )。

(A) 零; (B) 一; (C) 二; (D) 三。

8. 某基元反应2A(g)+B(g)?E(g),将2mol的A与1mol的B放入1升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 (A) 1:2; (B) 1:4; (C) 1:6; (D) 1:8。 9.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10.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t1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t2之间的关系是( )。

(A) t1 = 2t2 ; (B) t1 = 4t2 ; (C) t1 = 7t2 ; (D) t1 = 5t2。 11. 起始浓度都相同的三级反应的直线图应是( ),(c为反应物浓度)。

(11题图)

12. 有相同初始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为t1;若经二级反应,其半衰

2期为t'1,那么( )。

2(A)t1(C)t12?t1?t1''2; (B)t12?t1';

2; (D)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2213. 基元反应A+B?意曲线为( )。

2D,A与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和2a,D为0,则体系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示

(13题图)

第 18 页 共 27 页

14. 下述等温等容下的基元反应符合下图的是( )。 (A) 2A?B?D;

(B) A?B?D; (C) 2A?B?2D; (14题图) (D) A?B?2D。

15. 右图绘出物质[G]、[F]、[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所

对应的连串反应是( )。

(A) G?F?E; (B) E?F?G; (C) G?E?F; (D) F?G?E。

16. 乙酸高温分解时,实验测得CH3COOH(A)、CO(B)、CH=CO(C) 的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由此可以断定该反应是( )。 ( 15 题图) (A)基元反应; (B) 对峙反应;

(C) 平行反应; (D) 连串反应。

???B?k17. 对复杂反应A?????C,可用平衡近似处理时,Kk2?1k1?k1k?1?cBcA,为了

不致扰乱快速平衡,①B?C必为慢步骤;②B?C必为快步骤;③ k-1 = k1;④ k-1 >> k2;⑤ k-1 << k2,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 (B) ②③ ; (C) ①⑤ ; (D) ①④。

???B的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18. 对峙反应A???k?1k1温度升高而减小,则( )。 ( 16题图 ) (A) Ea1?Ea-1; (B) Ea1?Ea-1; (C) Ea1?Ea-1; (D)不能确定。

?B20. 一级平行反应 A ??C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 E1?E2,A1?A2;(B) E1?E2,A1?A2; (C) E1?E2,A1?A2;(D) E1?E2,A1?A2;

21. 如果某一反应的?rUm为?100kJ?mol?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Ea是( )。 (A) Ea(C) Ea??100kJ?mol??100kJ?mol?1; (B) Ea??100kJ?mol?1;

?1; (D) 无法确定 。

12kk22. 对于连串反应A???B???D,巳知E1?E2,若提高产品中间产物B的百分数,应( )。

(A)增加原料A; (B) 及时移去D;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23. 某反应的活化能是33kJ?mol?1,当T=300K时,温度增加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为:( )。 (A) 4.5%; (B) 9.4%; (C) 11%; (D) 50%。 24. 根据光化当量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25. 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O3?NO2+O2,NO2+O?NO+O2,其中NO是( )。 (A) 总反应的反应物; (B) 中间产物; (C) 催化剂; (D) 自由能。 26. 下列光化学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φ最大的是( )。

第 19 页 共 27 页

(A) 2HI?H2(C) H2+I2; (B) 3O2?2O3;

+Cl2?2HCl; (D) H2S?H2+S?g?27. 催化剂的作用是( )。

(A)加快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B) 提高反应物平衡转化率; (C)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时间; (D) 降低反应压力。

28.通过实验测定某一反应(能完全反应)的活化能时,在不同温度T1,T2下进行的两次实验均从相同的初始浓度开始,并都达到相同的转化率。若两次实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所求得的活化能Ea,1( )反应为二级反应时所求得的活化能Ea,2。

(A)大于; (B) 等于; (C)小于; (D) 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a,1 ???29.由两个一级反应构成的平行反应 A ?k2, Ea,2? B,其中Ea及kA分别表示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表

???? Ck, E观反应速率常数,则kA,Ea与k1,Ea,1和k2,Ea,2的关系为( )。 (A)Ea=Ea,1+Ea,2,kA=k1+k2; (B) Ea= k1Ea,1+ k2Ea,2,kA=k1+k2; (C)kAEa= Ea,1+ Ea,2,kA=k1+k2; (D) kAEa= k1Ea,1+ k2Ea,2,kA=k1+k2。 30.两个H?与M粒子同时碰撞发生下列反应:H??H??M?H2(g)?M,则反应的活化能Ea( )。

(A)>0; (B) =0; (C)<0; (D) 无法确定。

??? D,若E?E,A?(二)1. 平行反应A ?1212 ??? Fk1kA2则升高反应温度会( )主产物

D的产率。

2. 对于一级反应,如果半衰期在0.01s以下即为快速反应,此时它的速率常数k应大于( )s-1。 3. 400℃时,实验测定反应NO2(g)?lnk/mol?1NO(g)+12O2(g)是二级反应,既??kcNO22,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如下

?dm?3?s?1??12882T/K求此反应的活化能Ea?20.26。

=( )kJ?mol?1,此反应的指前因子A=( )

4. 在光的作用下,O2可变成O3,当1molO3生成时吸收3.011?1023个光量子,此反应的光量子效率为( ),量子产率为( )。

5. 某反应A?B,反应物A反应掉7/8,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3/4所需时间的1.5倍,该反应为( )级反应。

6. 反应2A?B,若A的初始浓度1mol?dm?3,经反应后,A消耗掉3/4的时间为其半衰期的3倍,反应级数为( )。

7.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的时间的两倍,则x=( )。 8. 光化学反应的初级反应B?h??B*,则此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与( )成正比,而与( )无关。

mol?1?dm?3?s?1???C+D,当加入催化剂后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从k,k变为k',k',测得9. 某对行反应A+B ???1?11?1k1k?1k1?3k1,那么k?1?''??k?1。

2310. 已知某反应的反应物无论其起始浓度cA,0为多少,反应掉cA,0的时所需的时间均相同,所以该反应为( )级反应。

11. 某复合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k?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间的关系为k?2k2?1??2k4?32,则其表观活化

第 20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