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510126ccbff121dd3683ff

能Ea与基元反应活化能Eak11,Ea2及Ea4之间的关系为( )。

T/K?8.0,lgKc?3000KT?8.03000?1???B,12. 一级对行反应A???已知lg?k1/s???k?1,则此反应在500K时的k?1?( )。 13. 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mol?dm?3,1小时后为0.5mol?dm?3,2小时后为0.25mol?dm?3,则此反应级数为( )。

14. 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时吸热12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 )kJ?mol?1。

15. HI在光的作用下可按反应2HI?g??H2?g?+I2?g?分析。若光的波长为2.5?10?7m时,则1个光子可引

dcBdtdcAdtdcBdt起2个HI分子解离,故1molHI(g)分解需要的光能为( )。 16.反应2A?3B的速率方程即可以表示为?dcAdt?kAcA3/2,也可以表示为

?kBcA3/2,则?和的关系

为( )。速率常数kA和kB的比为( )。 17.温度为500K时,某理想气体恒容反应的速率常数kc率常数kp?( )。 18.已知某气相反应2A?cA,0=1 mol?dm-3?20mol?dm?3?s?1。则此反应用压力表示的反应速

2B+C的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dm3?mol-1?s?1。在一定温度下开始反应时,

。若A反应掉1/2cA,0所需时间t1/2与反应掉3/4cA,0所需时间t3/4之差为600s,则t1/2=

?E??Aexp??a?公式中的指前因子

?RT?( )。

2119.2B???C两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而且k?D和2A??A相同。已经在

100℃下反应(1)的k1?0.10dm3?mol?1?s?1,而两反应的活化能之差Ea,1?Ea,2在该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2?( )。 20.某基元反应A?B+C?15kJ?mol?1,那么反应(2)

的半衰期为t1/2?10h。经30h后的反应物浓度cA与初始浓度cA,0的比值为

( )。

第十二章

1. 胶体分散系统主要特点是 。

2. 丁达尔效应是光的 所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λ)的 次方成 比,与粒子的数浓度成 比。

3.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等电学性质均与 间的相对移动有关,故统称为 现象。

4.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指 、 、 、 。

6. 胶体分散系统的三个主要特征:⑴ , ⑵ ,⑶ 。

3333

7. 将0.2dm 0.01mol2dm的KCl溶液和0.2dm 0.05mol2dm的AgNO3混合以制备溶胶,该溶胶的胶团表达式为 。

8. 憎液溶胶的稳定原因可归纳为 ⑴ 、⑵ 、⑶ ; 的大小是衡量胶体稳定性的尺度。

第 21 页 共 27 页

9. 电动电势(δ电势) 是指 。

10. 憎液溶胶是热力学 系统,能暂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_______系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当加入少量电解质时,胶体的___电势降低,到达_____电势时,发生_____作用;而高分子溶液只有加入更多的电解质,超过_____点时,才会聚沉,称为_____作用。 11. 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有 效应、 效应、 效应。 12. 当胶体粒子的直径 入射光的波长时,可出现丁达尔效应。

(一) 多选题 1. 溶胶基本特征之一是 (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系统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系统 (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系统 (d)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系统 2.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 ( )。 (a) 胶粒带正电 (b) 胶团的扩散层带负电

(c) 胶团的扩散层带正电 (d) δ电位相对与溶液本体为正值

3 331

3. 0.012 dm0.02 mol2dm的NaCl溶液和0.1 dm 0.005 mol2dm的AgNO3溶液混合制得的溶胶电泳时,胶粒的移动方向是( )。

(a) 不移动 (b) 向正极 (c) 向负极 (d) 不能确定

4. 在一定量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聚沉,聚沉能力顺序为( )。 (a) AlCl3 < ZnSO4 < KCl (b) KCl < ZnSO4 < AlCl3

(c) ZnSO4 < KCl < AlCl3 (d) KCl < AlCl3 < ZnSO4 5. 电解质的( ),对溶胶的聚沉效果愈好。

(a) 聚沉值愈大 (b) 聚沉值愈小 (c) 聚沉能力愈大 (d) 聚沉能力愈小

6. 处在溶液中的带电固体表面的固液界面层内形成双电层,所产生的δ电势是指( )。 (a) 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 (b) 滑动面处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 (c) 紧密层与扩散层分界处与溶液体间的电势差

7. 在三个烧杯中装有0.02 dm3的Fe(OH)3溶胶,加入电解质使其明显开始聚沉时,在第一个烧杯中需加入0.021 dm3、l mol2dm3的KCl溶液,在第二个烧杯中需加入0.0125 dm3、0.01 mol2dm3的Na2SO4溶液,在第三个烧杯中需加入0.075 dm3、0.001 mol2dm3的Na3PO4,则三种电解质聚沉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 (a) KCl > Na3PO4 > Na2SO4 (b) Na3PO4 > KCl > Na2SO4

(c) Na2SO4 > Na3PO4 > KCl (d) Na3PO4 > Na2SO4 > KCl

8. 对于有过量KI存在的AgI溶胶,电解质( )的聚沉能力最强。 (a) K3[Fe(CN)6] (b) MgSO4 (c) FeCl3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

㈠ 1.c; 2.d.; 4.d;5.c;6.b;7.b;8.c;9.c;10.b;12.d; 15.a;16.a;17.a;18.d;19.d;20.c;21.c;22.d; 24.d; 25.a; 26.b; 27.d; 28.d;29.b;30.a;31.c;32.c;33.b;34.d; 35.a; 36.c; 39.b;

㈡ ⒈ =,=,>,<; ⒋ >,>,>,>; ⒌ =,=,=; ⒍ <,<,<;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㈠ 填空题

T1?T21. 2. 3. 4.

0;T1? ?;? ?;?

△S; ⑸△H 7. 5kJ2K1 8. = 10.

?rVm???rSm????;??p?T?rCp,m$12.

nRTR;

?rCp,m?0nR$

??rSm 13.

V;

Vm?b或V?nb

5. -10kJ;0;;33.33 J2K1 6.⑴△U;△H; ⑵△U; ⑶△G; ⑷

11.-8.314×10?5 m3·mol?1·K?1

第 22 页 共 27 页

14. ?;?;?;?

16. <;<;<

20. ⑴ 封闭系统、恒温、恒压;⑵ 隔离系统;⑶可逆 21. <;=

22. >;=

?123. ?38.29J?K

25. 增大

㈡ 1. (c) 2. (c) 3. (c) 4. (d) 5. (b) 6. (a) 8. (d) 9. (c); (c); (c); (a);

10. (b) 11. (b);(a);(a);(b) 12. (c) 13. (c) 14. (b) 15. (d) 16. (c);(b) 17. (a) 18. (c);(b);(a) 19. (c);(b);(a);(c) 20. (b);(a) 21. (a);(a);(c);(b) 22. (b) 23. (d) 24. (b) 25. (a)

第四章自测题答案

(一) 1. 公式适用条件

(1) 适用于无非体积功的均相多组分系统。

(2) 指定温度压力下,非体积功为零时,系统发生相变化或化学变化时过程可能性的 判据。

(3) 在一定温度和平衡条件下,稀溶液中易挥发溶质;且要求溶质在溶液中的分子形 态与气相中的相同。

(4) 等温等压下纯液体混合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过程;理想气体等温混合,且混合前 各气体压力与混合后总压相等。

(5) 稀溶液;且溶液析出固体为纯溶剂。 (6) 稀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二相平衡时,气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真实液体混合物。 (8) 真实气体混合物

2. 写出数学表达式,并说明符号意义。 (1) XB?(?X/?nB)T,p,nC

在温度、压力及除了组分B以外其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组分B

的物质的量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所引起的系统广延量X随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称为组分B的偏摩尔量。

$$(2) ?B??B?RTlnpB/p

?B: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在温度T、压力p、气体组成yB下的化学势。 ?B:标准化学势。即温度为T,压力为标准压力p$时的纯态理想气体B的化学势。

$pΘ:标准压力,为100 kPa; pB:B组分在温度T时的分压力。 (3)

pA?pA?xA*

pA: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

pA*: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

xA: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4) ΔTb?Kb?bB

ΔTb=Tb-Tb:稀溶液沸点升高值

Kb:沸点升高常数(溶液的浓度以bB表示时)。 bB:不挥发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3. 拉乌尔;亨利;任一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

第 23 页 共 27 页

*

*4. kx,B=pB;kx,B>pB;kx,B<pB

**5. ?$?B/p$;?RTlnp?B =p$且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假想态,标准态时化学势:温度T时,即p=p$,pφ=1。

?B?RTlnpB/p;温度T时,压力为标准压力时的纯态理想气体。

$$$$?c,B?RTlncB/c;温度T、标准压力p下体积摩尔浓度cB=c$=1 mol2dm,且符合

-3

理想稀溶液性质的溶质,该状态为虚拟的假想状态。 6. (1) =; (2) <; (3) <; (4) >; (5) > 7. 2

8. 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混合物; (1) ΔmixV?0,(2) ΔmixH?0,(3) ΔmixS??nR?xBlnxB,

(4) ΔmixG?nRT?xBlnxB

9. 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析出固态溶剂)、沸点升高(溶质不挥 发)、渗透压数值;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10. 降低;升高;降低。 11. ?B(T,p,xC)??B(T,p)?RTlnaB;limfB?lim(aBxB)?1

$xB?1xB?1(二) 1. C;2. A;3. A;4. B;5. A;6. 属于偏摩尔量的是A、D;属于化学势的是B、D、E;7. B;8. D;9. B;10. C;11. A;12. B;13. D;14. B;15. A。

第五章自测题答案

(一) 2. 8.0310-3 3. 8.3103RK+10RT;10Rln(T/K)-45R;-8.3103K/T+10ln(T/K)-55;436.16;

20

0.991 4. 8.134310 6. 0;0;1 7. (1) 0.0513;(2)0.0223;(3)65.30;0.0223 (二)1.(a) 2.(b) 3.(b) 4.(c) 5.(b) 6.(c) 7.(d) 8.(c) 9.(a) 10.(c)

第六章自测题答案

㈠ 1. d; 2. c; 3. c; 4. d; 5. b; 6. b; 7. b; 8. d; 9. c; 10. c;11. d; 12. b; 13. d; 14. c,d; 15. a; 16. d; 17. a; 18. a,b; 19. b; 20. b;21.c; 22.c; 23.b; 24.c,a; 25.d

㈡2. S = 3,C = 2,P = 1,F = 1;S = 3,C = 1,P = 1,F = 0。

4. S = 4,C= S – R – R’ = 4–1 –2 = 1,P =2,F = C – P +1=0;C = 4 –1 –1 =2,P =2,F =1。 5. ⑴ C = 3,F = 3;⑵ C = 2,F = 2。

6. S = 4,C = S – R – R’ = 4 – 2 – 0 = 2,P = 2,F = 1。 8. 不变(因为该系统F= 0)

9. 固气平衡线,升华焓。∵ 升华焓等于蒸发焓与熔化焓之和,则由克-克方程可知固气平衡线的斜率要陡些。 12. 外压恒定 15. 3个低共熔点;4条三相线;1个转熔温度。 17. 大于 18. 纯B;恒沸物 19. 最低恒沸点;共沸点 20. 2

第七章答案:

(一)1. 0.00793

4. a

第 24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