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510126ccbff121dd3683ff

5.

i/(A?m?2)

i/(A?m)

E/V E/V

?2 电解池 原电池

6. 0.013,0.06mol?kg?1 7. 防止在电极附近溶液浓度发生变化 8. 0.002, -391.79 9. PtCl2(p)Cl(a)Cl2(2p)Pt$?$ 10.KNO3

T2.相同;不同

无限稀释溶液中离子独立运动,互不影响,所以三种溶液中Cl-的迁移速率相同。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不仅与该离子的迁移速率有关,还与溶液中其他离子的迁移速率有关。正离子H+,Na+ 和 K+ 的迁移速率是不相等的,所以三种溶液中Cl-的迁移数不同。 T6.0.6 mol?kg-1 离子强度 I?1?b2BzB,其中

2bB为离子质量摩尔浓度,可由电解质的b±来求得。

对于LaCl3溶液 ,b(La3?)?b(LaCl3),b(Cl?)?3b(LaCl3),

b??[b(La3?)b(Cl)]?1/4?27/273?1/4b(LaCl3),

-1所以,b(LaCl3)?b?I?1221/4?0.228mol?kg2/27?1/4?0.1mol?kg-1

[b(LaCl3)?z(La2)?3b(LaCl3)?z(Cl)]

2?1 =

12[0.3?3?3?0.1?(?1)]mol?kg-5

?0.6mol?kg?1

T7.7.7310

求出Ag2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便可求得活度积。利用电导法求难溶盐的溶解度,先求Λm 和κ,再根据关系式Λm = κ/c求出c,进而利用Ksp?[c(Ag)c$?]?[2SO4c$2?]求出Ksp。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其饱和

(Ag2SO4),而 水溶液可视为无限稀释,?m(Ag2SO4)???m?m(Ag2SO4)?2?m(Ag)+2?m(??+?12SO4)

2- =2(61.9?80.0)?10?4S?m2? mol-1?2.84?10?2S?m2? mol-1

c(Ag2SO4)??(Ag2SO4)?m(Ag2SO4)??(Ag2SO4)?m(Ag2SO4)?4-1???(溶液)??(水)?m(Ag2SO4)-3?

-3 =

Ksp?[c(Ag)c$?2(0.7598?1.7?10)S?m283.8?10S?m?molSO4c$2?-42-1?26.8mol?m0.026813?0.0268mol?dm?5

]?[]?4[c(Ag2SO4)c$]?4?[3]?7.7?10

第 25 页 共 27 页

T8.=1/2;=

电池反应写法不同。但仍为同一电池,所以原电池电动势只有一个值,即E(1) = E(2);但电池反应写法不同时,发生1 mol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对于反应(1),ξ = 1 mol反应时z=1,而反应(2),ξ = 1 mol反应时z = 2,所以?rGm(2)?2?rGm(1)。

T9.Ag (s)| AgCl(s) | NaCl(a) | Cl2(g, p?) | Pt

AgCl(s)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ΔrGm?是下列反应的ΔrGm? Ag(s) + 1Cl2(g) = AgCl(s)。

2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阳极反应为Ag(s)+ Cl → AgCl(s)+ e;阴极反应为Cl2(g)+ e→Cl,设计

2--

1- -

的电池为Ag (s)| AgCl(s) | NaCl(a) | Cl2(g, p?) | Pt T10.大于

写出电极反应:

阳极H2 (g, p1)→2H+ + 2e-,阴极2H+ + 2e-H2 (g, p1)→H2 (g, p2), 电池反应H2 (g, p1) →H2 (g, p2),电动势 E?RT2Flnp2p1 当p1 > p2时,E > 0

T11.变得更正;变得更负;增多;减小。

(二) 1. d;2. b;3. c;4. c;5. a;6. d;7. b;8. d;9. b;10. c;11. c;12. d;13. b;14. b;15. a;16. a;17. b;18. a;19. d;20. b T1.(b)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 κ/c,同一电导池??m,2?m,1?2/c2?1/c1R1c1R2c21000?0.01250?1.0125?GlAs?KcellR,,?2?1?R1R2,故

????

T2.(d)柯尔劳施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 T10.(c)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的是极化电极电势最低的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的是极化电极电势最高的还原反应。

(2)第二种析出的是Zn(s), 这时Cd2?的剩余浓度为3.5?10?13mol?kg?1。

第十章自测题答案

(一)填空1. dU3. (1) ?Hg6. ?p?4?r?TdS?pdV???BBdnB??dAs 2. 大;减小;大;为零。

??H2O??C6H6 (2) ?HO-CCl24??H2O-Hg 4. h1 < h2 5. 大;小.

8. 上升;下降;下降;上升 。 10. ??bp/(1?bp);⑴ 单分子层吸附;⑵ 固体表

面均匀,各处吸附能力相同,吸附热是常数,不随覆盖度改变;⑶ 被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⑷ 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11.降低;大于;正。 15. 上升;低 16. 同样体积的液体,以球形的表面积为最小,球形液滴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相对最小。 17. 弯曲液面曲率中心 20. 固体与气体间的吸附作用力不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化学键力,而物理吸附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22. 大于; 小于 23. 6.73103 (S??乙醚?汞??水?汞??乙醚?水=(379-375-10.7)mN2m1=-6.73103 mN2m1)

p内?p外(二)1. (b) 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p? >0

第 26 页 共 27 页

2. (d) 大水滴分散为好多小水滴,水滴半径变小,总的表面积增大,但表面张力基本不变。G表=γAs,分散成小水滴后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大;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Δp=2γ/r,半径变小,Δp增大;小水滴的饱和蒸汽压RTlnprp?2?M?r,半径变小,Pr增大。

2?cos?3. (b) 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gr,温度升高,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prp?2?M4.(a)小液滴为凸液面,由开尔文公式RTln?r知,半径越小饱和蒸汽压越大。

5.(c)6.(c)7. (c); (c) 气体吸附在固体表面的过程中,气体分子从三维空间变化到二维空间,熵减小,吸附过程自动进行,ΔG<0,而?H??G?T?S,故?H也一定小于零。 8.(a)亲水性固体表面与水接触角θ<0,由杨氏方程?s??sl??cos?l知?sl??s。

9.(b)利用润湿角判断是否润湿时,θ>90°不润湿。

10.(c) 溶液处于吸附平衡时,溶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势处处相等)。

11.(a) 12. (d) 四种物质中,只有油酸钠分子有极性头和非极性长链尾的结构,具有表面活性,在水(溶液)中产生正吸附。

(三)1 c 2 d 3 d 4 c 5 c 7 c 8 e 9 a 10 b 13 b 14 b 15 b 16 c 18 a

第十一章自测题答案:

(一)1. D; 2. B; 3. B; 4. D; 5. A; 6. C; 7. A; 8. D; 9. D; 10. C; 11.B; 12. D; 13. C; 14. C; 15. C; 16. C; 17. D; 18. B; 20. D;

21. D; 22. D; 23. A; 24. C; 25. C; 26. C; 27. C; 28. B; 29. D; 30. B。

(二)1. 降低; 2. 69.3; 3. 107, 6.293108; 4. 3 ,2 ; 5. 1; 6. 2; 7. 40; 8. 光的强度,反应物的浓度; 9. 3; 10. 1; 11. Ea?Ea2?32Ea1?32Ea4; 12. 10000s-1 ; 13. 1 ; 14. 240;

dcB2;3dt315. 239.2kJ; 16. ?dcA2dt?; 17. 4.81?10-6Pa-1?s?1 ;18. 300s;

19. 12.58dm3?mol-1?s?1; 20. 0.125。

第十二章自测题答案

(一) 1. 高度分散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2. 散射作用 4次方成反比 成正比 3. 固体与液体 电动 4. 布朗运动,扩散,沉降和沉降平衡 6. 光学性质 动力性质 电学性质 7. {[AgCl]m nAg+2(nx)NO3}x+┆xNO3 8. 分散相粒子带电、溶剂化作用、布朗运动;ζ电势

9. 当胶粒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时,从滑动面到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10. 不稳系统 稳定 溶剂化作用 ζ 临界 聚沉 等电 盐析 11. 搭桥效应、脱水效应、电中和效应 12. 小于

(二) 多选题 1 d 2 c 3 c 4 b 5 b,c 6 b 7 d 8 c

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