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考试题3.3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排球考试题3.3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5389f404a1b0717fd5ddcf

一.判断

1.排球比赛场地由长18m,宽9m的长方形组成。 (√ )

2.规则规定,第五局(决胜局)为每球得分制,该局最多打15分。 ( ×) 3.击球的准确性和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构成了排球技术的主要特点。 (√ ) 4.参加排球运动对人们的集体合作精神有影响,而对意志品质影响不大。 (× ) 5.1917年排球传入到欧洲,当时开展的是9人制排球。 (× ) 6.排球运动中高度是指弹跳的高度。 (√ )

7.排球运动传入中国后,最早采用的是16人制,然后直接改为9人制比赛。 (× ) 8.1965年规则修改之前,我国男排就提前研究新规则的特点,创立并掌握了创立并掌握了“后仰拦网”技术。 (× )

9.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 ) 10.准备姿势和移动步法的关系非常密切。 (√ ) 11.要快速起动和移动必须做好正确的准备姿势。 (√ )

12.一般准备姿势比近网保护准备姿势的身体重心要稍低。 (× )

13.在准备姿势和移动的讲解中,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使讲解与示范紧密联系,互为补充。 (√ )

14.后防准备姿势的整个身体重心要降低,全身肌肉应保持高度的紧张。 (× ) 15.站在左半场的队员应使左脚站在前面,这样便于使两臂所组成的垫击面转向右方 (× )

16.起动是移动的开始,制动是移动的结束。 (√ ) 17.制动即是移动的结束,也是击球动作的结束。 (× )

18.移动前良好的判断反应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而取得的。 (√ ) 19.在学会传、垫球技术之后,再学习后排防守准备姿势。 (× ) 20.不论何种发球,首先都要抛好球。 (√ )

21.侧面下手发球的重要技术环节应是抛球摆臂。 (√ )

22.正面上手发球时,一般都采用掌根击球,从而使球产生向前的高速上旋。 (× ) 23.发上手飘球时,应用全手掌去击球,从而使球产生飘晃向前飞行。 (×) 24.上手发飘球的击球用力与大力发球的击球用力相同。 (× ) 25.勾手飘球在击球动作方法上与勾手大力发球应是一样的。 (× ) 26.发勾手飘球时,击球作用力必须通过球体的中心。 ( √)

27.正面上手发飘球,在击球瞬间,手腕保持紧张,为要带手腕,用掌根的坚硬部位击球后中部。 (√ )

28.正面上手发飘球时,要注意发挥小臂向前加速的力量。 (√ )

29.发勾手飘球时,发球队员须把球抛至击球点的高度,便于手臂平行加速用力去击球。

(× )

30.发大力勾手球时,必须保持手腕紧张,用掌根硬部去击球的后中部。 (× ) 31.发勾手大力球时,必须做到击球作用力通过球体重心,使球产生高速上旋。 (× ) 32.发球技术的教学顺序是下手发球→正面→上手飘球→跳发球。 (√ ) 33.发球技术教学顺序在一般情况下应是先教上手飘球,后教大力发球。 (× ) 34.发飘球的讲解示范顺序应是抛球方法→挥臂动作→击球手法→下肢配合的完整动作。 (√ )

35.在短距离发球练习时,主要是要求学生抛球和挥臂击球动作协调配合,准确击球,用力适当。 (√ )

36.影响队员发球击球的准确性,其主要原因是挥臂动作不正确。 (√ )

37.队员发球时挥臂动作不协调,太紧张或过于放松,其主要原因是身体力量较差,没有掌握好发球的要领。 (× )

38.在垫球过程中垫击用力的大小与垫击球距离成反比。 (× ) 39.垫击过程中垫击用力的大小与来球的力量成正比。 (× )

40.体侧垫球时两臂形成的垫击面同侧方向的臂应低于异侧的臂。 (× )

41.从某种意义上讲,垫球不但起着弥补传球的不足,还可以起着辅助组织进攻的作用。 (√ )

42.队员发球时注意力不集中,其主要原因是对发球技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 ) 43.垫球是用手臂作为工具,使来球从垫击面上反弹出去的一项击球技术。 (√ ) 44.垫球技术是组织进攻的基础,也是由主动转入被动的重要技术。 (× ) 45.背向垫球不易控制方向和落点,故必须要有较好的位置感觉。 (√) 46.跨步垫球出脚必须是击球位置的异侧脚,这样便于将球垫准。 (×) 47.跨步垫球是前扑、鱼跃、倒地、滚翻等垫球技术的基础。 (√ )

48.采用滚翻垫球,不仅能扩大防守范围,而且能保护身体不致受伤。 (√ ) 49.前扑垫球的关键是在低姿和上体前倾度较大的情况下,两腿用力蹬地后才能扑出。 (√ )

50.鱼跃垫球是地面防守中控制面积最大的防守技术。 (√ ) 51.挡球是以掌根或手掌外侧击球的,故属于垫球范畴。 (√ ) 52.挡球属于高部位防守技术。 (× )

53.接发球是由进攻转入防守的基础,它的成败对比赛的影响很大。 (× ) 54.接发球是—攻系统的重要环节之—。 (√ )

55.接发球不仅在—攻中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防反中也必不可少。 (× ) 56.接发球是由全队经过周密布阵后进行防守的—次击球过程。 (√) 57.接发球的预判是决判的依据,决判是行动的先导。 (√)

58.接发球的任务就是把对方的各种发球准确垫到组织进攻的二传位置。 (√ ) 59.接发球的好坏,除技术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至关重要。 (√ ) 60.接扣球是反攻的基础,是从被动转为主动的转折点。 (√ ) 61.接扣球是后排防守的主要内容。 (× ) 62.按扣球是防守反击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 )

63.传球时利用手指手腕动作来传球的一项技术动作。 (× ) 64.传球时主要由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来承受球的压力。 (√ ) 65.传球时控制球的方向主要是手的拇指、中指。 (× )

66.传球时手指手腕的反弹力的大小取决于来球的速度和手指手腕的紧张程度。 (√ ) 67.二传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技术和战术的发挥及进攻的效果。 (√ )

68.二传快速的移动取位不仅弥补一传的不足,而且能吏二传队员及早进入传球最准位置。 (√ )

69.发球的练习步骤一般是徒手模仿练习→结合球的练习→简单条件下练习→复杂条件下练习→教学比赛。 (√ )

70.传球在比赛中的作用是组织进攻,同时也可作为防守与进攻技术使用。 (√) 71.二传在比赛中起着由进攻转入防守的桥梁作用。 (×)

72.正面二传与正面双手传球仅有的区别就是改变传球的方向 (× )

73.正面二传与正面双手传球仅有的区别就是传球过程中有转身动作。 (× ) 74.背传球的击球点应保持在头后上方。 (√ ) 75.背传球时则两手大拇指应相对成八字型。 (√ ) 76.背传球时下肢蹬地用力的方向应保持向头后方。 (× ) 77.调整传球的路线与网的夹角应越大越好。 (× )

78.调整传球时原则上传球的路线与网的夹角越大,传球的弧度应越低。 (× ) 79.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二传队员的培养与训练比培养进攻队员更为重要。 (√ ) 80.扣球击球点就是起跳的最高点。 (× ) 81.扣球时应击球的顶部。 (√ )

82.扣球时,力量主要来自大臂用力压。 (× )

83.扣球时,空中击球的手触球部位应是用手掌中心硬部击球。 (× ) 84.扣球击球时,手指应并紧成勺形,以掌根为中心去击球。 (√ )

85.扣近体快球时,扣球队员应在二传队员传出球后助跑起跳进行快速扣球。 (× ) 86.扣短平快球时,扣球队员应在二传队员出手后迅速起跳扣球。 (× ) 87.调整扣球的动作与正面扣球的动作基本相同。 (√ )

88.转腕扣球时,扣球队员应利用转体收腹的动作改变其原有的扣球路线。 (×) 89.扣球教学顺序应该是:正面扣一般高球一近网、远网扣球一半快球一快球一调整扣

球。 (√ )

90.扣球技术的练习步骤一般采用先徒手,后用球。 (√)

91.初学强攻扣球的教学关键应是保持好人与球的合理位置关系,做到两条线路分化明确。 (√ )

92.拦网是排球技术中的1项重要的进攻技术。 (× ) 93.拦网前,做好准备姿势是便于迅速移动和及时起跳。 (√ ) 94.拦击时,手指并紧以防挫伤。 (√ ) 95.双人拦网技术动作与单人拦网相同。 (√ ) 96.拦网起跳到空中时,腰腹应保持放松。 (× ) 97.拦网起跳,两手应从身体两侧上摆。 (√ )

98.拦网前,要先对扣球队员的助跑方向进行预测。 (√ ) 99.拦网击球时,手和前臂应同时下压拦击来球。 (× )

100.拦网技术教学,先学手型、伸臂、原地起跳;再学移动、助跑、起跳,再教完整的拦网技术动作。 (×)

101.拦网教学示范时,先做完整示范,后分解示范,分解与完整示范相结合。 (√ ) 102.拦网教学中,先讲拦网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后,便进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结合教学。 (√ )

103.拦网起跳时间过早或过晚拦不到球,产生上述原因主要是对对方扣球路线判断不准,不看扣球队员挥臂击球动作。 (× )

104.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自己来做示范动作。 (× ) 105.排球教师在讲解时,要熟练地运用术语,有时也可以运用口诀。(√ ) 106.单一性练习形式错误动作可以在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之后再进行纠正。 (× ) 107.每次排球课的安排一般以一个新教材或一个旧教材单独进行学习。 (× ) 108.在进行初学二传训练时,教师须用双手下手向练习者平稳抛球。 (√ ) 109.针对初学接发球的训练,教师可随意发球过网。 (× )

110.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打垫的对练中,击球力量的大小及准确性要根据击球距离 和防守者的水平而定。(√ )

111.排球教师在初授课时,针对学生的非难提问而无法回答时,可采用闭而不谈的方式。 (× )

112.中学排球教师没有必要掌握正确的划线技能。 (× )

113.排球运动损伤的规律,与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和人体某部位的解剖、生理薄弱环节的关系不大。 (×)

114.战术意识是自然形成的,对它有意识的培养与放任自流其效果是相同的。(× ) 115.正确的技术战术指导思想一定要符合排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