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集(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生物化学习题集(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5fc4b5dd3383c4bb4cd25d

答 因为此肽未经糜蛋白酶处理时与FDNB反应不产生α-DNP-氨基酸可推断为:环七

从经糜蛋白酶水解成的两个片段及它们与FDNB的反应产物可知该两片段可能

为:-Ser-Ala-Tyr- (1)

-Lys-Gly、Arg、Phe- (20) 此肽与胰蛋白酶反应生成的两个片段应是: -Gly-Arg- (3)

-Phe、Tyr、Ser、Ala、Lys- (40)

(20)肽段结合(3)肽段综合分析应为:-Lys-Gly-Arg-Phe-(2)

(40)与(1)肽段综合分析应为-Phe-Ser-Ala-Tyr-Lys-(4)

综合(2)与(4)肽段, 此肽应为: Gly-Arg-Phe-Ser-Ala ? ? Lys ________________Tyr

4、下列氨基酸的混合物在pH3.9时进行电泳,指出哪些氨基酸朝正极移动?哪些氨基酸朝负极移动?

Ala(pI=6.0) Leu(pI=6.02) Phe(pI=5.48) Arg(pI=10.76 ) Asp(pI=2.77) His(pI=7.59) 解:向负极移动者:Ala, Leu, Arg, Phe, His.

向正极移动者:Asp

5、某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如下:

Glu-Val-Lys-Asn-Cys-Phe-Arg-Trp-Asp-Leu-Gly-Ser-Leu-Glu-Ala-Thr-Cys-Arg- -His-Met-Asp-Gln-Cys-Tyr-Pro-Gly-Glu-Glu-Lys. 如用胰蛋白酶处理,此多肽将产生几个小肽?(假设无二硫键存在)

答:产生四个小肽

1. Glu-Val-Lys

2. Asn-Cys-Phe-Arg

3. Trp-Asp-Leu-Gly-Ser-Leu-Glu-Ala-Thr-Cys-Arg 4. His-Met-Asp-Glu-Cys-Tyr-Pro-Gly-Glu-Glu-Lys

6、比较下列各题两个多肽之间溶解度的大小

(1)〔Gly〕20和〔Glu〕20, 在pH7.0时 (2)〔Lys-Ala〕3和〔Phe-Met〕3,在pH7.0时 (3)〔Ala-Ser-Gly〕5和〔Asn-Ser-His〕5,在pH9.0时 (4)〔Ala-Asp-Gly〕5和〔Asn-Ser-His〕5,在pH3.0时

答:多肽在水中的溶解度主要取决它们侧链R基团大概相对极性,特别是离子化基团的数目,离子化基团愈多,多肽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愈大。因此在下列各题中:

(1)pH7.0时,〔Gly〕20的溶解度大于〔Gly〕20 (2)pH7.0时,〔Lys-Ala〕3的溶解度大于〔Phe-Met〕3 (3)pH9.0时,〔Asn-Ser-His〕5 溶解度大于〔Ala-Ser-Gly〕5 (4)pH3.0时,〔Asn-Ser-His〕5 溶解度大于〔A la-Asp-Gly〕5

7、一种酶分子量为360,000, 在酸性环境中可解离为二个不同成分, 其中一个成分分子量为120,000, 另一个为60,000. 大的占总蛋白的三分之二, 具有催化活性; 小的无活性. 用β-巯基乙醇处理时, 大的颗粒即失去催化活性, 并且它的沉降系数减小, 但沉降图案上只呈现一个峰. 关于该酶的结构可做出什么结论? 答:从题中已知酸水解结果可初步推测:

该酶有具有催化活性的大亚基,分子量为120000,

并含有二个(360000x2/3=240000,240000/120000=2), 还有分子量为6000无催化活性的小亚基,

个数也为二个,因(360000-120000x2)/6000=2

再从β-巯基处理结果又知在两个大亚基内有二硫键。

第四章 酶

一、名词解释

#1、Kcat:酶的转换数,即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2、限制酶:在细菌的细胞内有一类识别并水解外源DNA的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3、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有很多基团,但并不是所有基团都与酶的活性有关。其中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称必需基团。

4、酶原:某些酶,特别与消化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5、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6、巯基酶:某些含有巯基的酶,在体内需要有自由的巯基存在时,才能发挥催化活性,若自由巯基发生改变,则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这类酶叫巯基酶。

7、酶原激活:酶原在一定的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成为酶原激活。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8、酶工程:指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

9、固定化酶:通过吸附、偶联、交联和包埋或化学方法做成仍具有酶催化活性的水不溶

酶。

#10、中间产物学说:酶在催化反应,酶首先与底物结合成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再分解成产物和原来的酶,此学说称中间产物学说。 11、金属酶:酶分子中含有金属元素的酶类

12、别构效应剂:能够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结合,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动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催化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的物质。

13、诱导酶:某些物质能促进细胞内含量极微的酶迅速增加,这种是诱导生成的,称为诱导酶。

14、比活性: 指单位重量样品中的酶活力,即U数/mg蛋白质或Kat数/kg蛋白质。 15、协同效应:在别构酶参与的酶促反应中,底物与酶结合后,引起了调节酶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从而使酶分子上其它与底物结合部位与后继的底物的亲和力发生变化,或结合更容易,称为正协同效应,相反称为负协同效应。 #16、KNF模型:称为别构酶的序变模型,该学说认为酶分子中的亚基结合小分子物质(底物或调节物)后,亚基构象各个依次变化,从而实现催化功能。

17、别构酶:由于酶分子构相的变化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对代谢反应起调节作用的酶。

18、全酶与蛋白酶: 一些结合蛋白质酶类,除蛋白组分,还含有一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因子,只有两者结合成完整体系才具有活力,此完整酶分子称为全酶。

19、共价修饰调节:一类调节酶可由于其它酶对其结构进行共价修饰,而使其在活性形式与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称为共价修饰调节。

20、多酶体系:在完整的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个酶形成的反应链体系,称为多酶体系。

21、辅基:结合酶中与酶蛋白结合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22、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构原来并非和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但酶的活性中心不是僵硬的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活性中心上有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结合成中间络合物,并引起底物 发生反应。 23、核糖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称为核糖酶。 24、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5、酶的反馈抑制:酶作用的产物对酶本身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称为酶的反馈抑制。 #26、MWC模型:称为别构酶的齐变模型或对称模型,该模型认为别构酶的所有亚基,或者全部呈坚固紧密、不利于结合底物的“T”状态,或全是松散的、有利于结合底物的“R”状态,这两种状态的转变对于每个亚基是同时、齐步发生的。

二、选择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 A )

A、核糖核酸 B、粘多糖

C、蛋白质 D、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2、乳酸脱氢酶经过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这是因为:(C)

A 亚基解聚 B 酶蛋白变性 C 失去辅酶

D 缺乏底物与酶结合所需要的能量 E 以上都不对

3、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 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 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 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具绝对特异性

E 上述都不对

#4、测酶活性时,反应速度对底物应呈:(A)

A 一级反应 B 混合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5、在效应物作用下,蛋白质产生的变构(或别构)效应是蛋白质的(C)

A 一级结构发生变化 B 构型发生变化

C 构象发生变化 D 氨基酸顺序发生变化 6、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D)

A.低温可使酶失活

B.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以上都不对

*7、在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中,CTP可以使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产生别构效应的事实属

于下列哪种情况: ( B, E)

A. 别构抑制 B. 别构激活 C.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D. 非共价作用 E. 前体活化作用 *8、非竞争抑制作用是:(B,C,D)

A.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部位结合 B. 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与底物结合 C. 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

D. 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产物 E. 以上都不对

9、关于研究酶反应速度应以初速度为准的原因中,哪项不对?( E ) A.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B.产物浓度的增加对反应速度呈负反馈作用, C.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温度和pH有可能引起部分酶失活, E.测定初速度比较简单方便

10、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后,增加底物浓度不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