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以山西大同为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以山西大同为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6aae4af7ec4afe04a1dfb1

严重影响了大同市区的空气质量大同市区北部、西部由于煤炭资源过度开采而形成的连片塌陷区也严重阻碍的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3.2.5 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且存在结构性短缺

人才是事业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未来。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同市人才竞争力较弱,人才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在大同市众多企业中,各类人才的占总的从业人口的21.85%,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较,存在着人才总量偏少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首先来说,就是高层次管理性人才缺乏,在众多企业的高级人才中,博士学位的占0.17%,硕士学位的占3.24%,大学学位的占21.3%,相比其他发达城市,比重较少,企业缺乏吸引和挽留人才的环境和措施。其次就是缺乏高层次的研究性人才,大部分的企业中甚至没有专门性的研究开发机构,缺乏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巨大的隐患。最后就是高级技工的缺乏,从事技工方面的人才较少,人们对技工的看法持怀疑、不屑的态度。上述三方面的缺陷,对大同市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 4. 大同市转型发展的对策

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同市根据建国60年来的发展和对相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所得出经验,大同市政府提出“三名一强”的发展目标,作为发展的方向。“三名一强”就是要建设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和经济强市。同时,加大文化教育的投资,努力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实施人才战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

(1)产业链延伸 :就是在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产出价值,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即进行煤炭的可持续发展。

(2)新型产业植入 :就是选择好一个适合某地发展并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促进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从而达到产业再造和城市转型的目的。即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4.1 煤炭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保持一定的矿产资源储备,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序、永续利用。尤其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

5

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思想,不仅要对原矿有用元素进行综合开发,而且要对资源开发和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渣、煤层气和洗煤泥等,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变废为宝。 4.1.1 实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大同市以前的资源利用模式已经不在适用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构建了几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一:以煤矸石、煤泥利用为源头, 形成煤—电—建材产业链,利用煤矸石、煤泥、瓦斯发展电力产业;二:以煤炭焦化为起点,形成煤炭—炼焦—焦油加工—碳素产业链;三:以煤炭气化为起点, 形成煤炭—气化—尿素、甲醇—精细化工产业链等三中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沿煤炭产业生产相关产品,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生产。这几种模式,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煤炭的可持续发展。

4.1.2 合理有序开采,治理改良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

大同市在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转化相结合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开采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制订相应的环境治理法规,加大对治理环境的投资力度。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与定位,形成符合自身转型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功能的创新、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首位,努力推动单一矿业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 4.2 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也是货币转移的过程,旅游接待地可以通过旅游者的消费取得经济收入,有资料显示,旅游业的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所以旅游业又称为“引爆产业”,大同市的主导产业在煤矿资源,产业结构单一,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多元化。充分挖掘大同市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旅游业,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平衡的最佳选择②。

4.2.1 依托煤炭大市的优势,发展特色的煤炭工业旅游

大同市城市工业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展工业科普旅游和工业历史旅游。在工业生产历史悠久的企业,有的生产线因落后已被废弃,一段

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修词版)[M].昆明:云南人学出版社,2002:164-164.

6

废弃的巷道、一片陈旧的厂房、一辆老式的机车或汽车都能够反映当年生产场景和生产历程,从中游客可以了解当年工业发展史,领悟工业生产的艰辛与创造。在发展煤炭工业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线路的编排,接待实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升,打造品牌,做出精品,将工业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本地的旅游规划当中,从而做强、做大旅游业。特色的煤雕艺术,新奇的坑矿旅游,会吸引大批游客的兴趣。 4.2.2 开发大同作为历史古都的优势,发展历史名都风采旅游

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保护单位30处,市县(区)级282处。文物景点、古建筑、古遗址有300多处。历史文物资源有驰名中外的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巧夺天工、绝壁古建筑的浑源悬空寺,全国现有最大的佛殿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全国龙壁之最的九龙壁,现存最完整的唐代寺院善化寺,“海内孤品”辽代壁藏和天宫楼阁。此外,大同长城八景、古云中八景,阳高的“许家窑”古文化遗址、云林寺,天镇的慈云寺,灵丘赵武灵王墓,新荣区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镇川北魏思治寺,浑源的永安寺、圆觉寺、粟毓美墓等。现在,大同市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古迹的修复和保护,以期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来光观旅游。

4.2.3 以恒山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自然风景旅游

优美的自然景观往往是游客们最希望的,而大同市恰好就拥有众多优美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可以进行旅游开发,其中有“五岳首道”“绝塞名山”的北岳恒山,“塞上小江南”的广灵水伸堂,大同城东的文瀛湖,浑源的汤头温泉,灵丘古道,大同县火山群,浑源龙山原始森林,红石崖,采凉山,七峰山,赵家窑水库,十里河森林公园等风景点。对这些自然景观,大同市进行了基础设施的修建,比如停车场、道路等关系重大的项目,重点对待。 4.2.4 展现民俗风情,发展特色文化景观

大同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2400多年历史,曾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的大同,文化氛围浓厚。在历史的岁月中,也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如仿古石雕、踢鼓秧歌、大同炕围、挠搁、抬搁、浑源扇鼓、云胜锣鼓、耍孩儿、大同盆景、罗罗腔、大同铜火锅、云冈绢人、大同面人、艺术陶瓷、民间剪纸等多种多样的地方习俗,可以进行合理的开发,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景观。为了更好的发扬古都文化,大同市

7

举办了“民俗节”等大型活动,在展示文化风采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参观,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4.3 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实施大农业战略

大同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夏秋凉爽,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3.6-7.5℃,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是-11.3℃。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业的发展也是重要的一面。 4.3.1 发展特色农业,走优质高效之路

特色就是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竞争力。大同市的东方亮小米、黄花、百灵菇、苦荞茶、仁用杏、画眉驴、小媳妇凉粉,都是有特色的农产品,只要发展得当,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同市现在的基本农业政策。 4.3.2 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多功能

大同市在发展基本农业的同时,把一些比较流行的休闲农业引进来,使休闲农业成为新兴的增长点,比如温室大棚可以和休闲观光集合起来,养殖业、种植园可以和餐饮集合形成特色的“农家乐”等新的方式方法,向深度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3.3 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创造更多的价值

农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可以摆脱初级的生产状态,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价值,还可以形成品牌形象,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吸引投资和消费。另外,农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稳定城市的发展。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产业转型的人才优势

为了解决人才资源缺乏,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大同市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实施吸引人才的战略,以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才优势。加大对本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同是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化配置,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适用于本地区发展的各类新型人才,建立人才优势;二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开发,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等,使之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适应岗位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二是完善人才市场的配置机制,大量的引进适用于本地区发展的人才,同时完善对人才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的挽留和吸引人才的加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