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8bd0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3

第四课时教案

复习提问: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世界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我们要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 讲授新课: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绘制方法

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 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

根据书66页的“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逐月绘制表示气温的点在示范几个月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并找学生示范。

用同样的方法逐月绘制表示降水量的条形。

最终完成整张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关键。

(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 2、阅读方法

学生合作利用书66页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做练习活动 1、 乌兰巴托的最高气温约19℃,最低气温约-22℃,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气温约28℃,最低气温约16℃,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乌兰巴托的温差为41℃,昆明的温差为12℃。

补充: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昆明的平均气温约为23℃。 2、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约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约1100mm。 3、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温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 教师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

利用这一方法分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内容小结:学生复述、强调分析气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分析、图表绘制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计划课时4课时

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

48

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时间:5课时

1-2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1、自转

演示:手电筒配合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活动:当北京是正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什么时间?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观察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地区一天当中,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49

讨论: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气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人们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

想一想:当太阳照射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变化吗?(世界各地随地球自转出现昼夜交替,因而一天当中,彼此存在着差异。) 2、公转

演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 师: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生:近似圆形的椭圆。

师: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生:斜着身子。 观察:“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师: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哪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下题:

春分: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 夏至: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 秋分: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 冬至: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讨论:你能说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吗?大家都来试一试。

想一想:如果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世界各地在一 年中,还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还会有四季的交替吗?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中 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拓展:你能说出焦作(35°14′N,113°16′E),在5月1日和10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吗? 阅读:P.69正文,系统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影响. 自主练习:完成“地球上的五带”知识,三道练习题.

课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板书设计]

地球形状 气温:低纬度地区高,高纬度地区低 世界各地的 气候差异 地球运动 降水: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课后活动:

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都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4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实验演示,标新立异 (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

50

(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得出结论

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

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

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 教师注意稍加引导。 学生讨论回答 进一步深入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

设置情境,让学生领会不同地方(海洋与陆地、山麓与山顶)气温的不同。 四、观察对比,找出共性 演示实验二:

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 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

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

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 学生总结现象。

(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

(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讨论,形成结论

让有爬山经历的学生谈爬山的感受,并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讨论山麓和山顶气温的不同,得出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课堂练习,小组抢答: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