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会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谈绿色会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a25f2e915f804d2b16c163

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2 绿色会计的基本模式

(1).绿色会计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人工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生活或劳动的环境。然而自然环境,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是无偿、低价地被占有和利用,导致其恶化。这些都应成为绿色会计所提供信息中的重要部分。

(2).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在和将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本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因此应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反映。

(3).由于会计体系要考虑环境,所以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人类从事社会的生产消费,要从生态圈内用去一些资源,经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等一系列过程,会导致排放物的产生。如果排放物较少,环境来得及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如果排放物过多,环境来不及将其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则需要人类用昂贵的代价进行净化或转化,否则环境将给人类带来危害。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要反映到会计模式中去。

3.3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确认和计量的变化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 会计要素的变化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1.2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

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笔者认为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

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

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 3.4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绿色资产的确认。绿色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作为绿色资产加以确定的标准为:

一是环境资源未来效用的可能性;二是环境资源计量的可靠性;三是环境资源的地域性。 绿色会计只对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形成的绿色资产进行确认。 绿色资产的计价,是指以货币来衡量绿色资产的价值。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分析,绿色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是要花代价的,这样就形成了绿色资产的价格,从资源补偿角度分析,为了满足经济活动的要求,人类不得不追加投资以维持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现状,此时绿色资产已包含了劳动量因素,并以货币的形式表现为绿色资产的价格。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环境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需要确定环境资源形成的绿色资产价值。

(2)绿色费用的确认 它是指某一一主体往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按照出形式来划分,绿色费用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尘态资源保护费用。绿色费用的发生伴随资产的减少,这里的资产主要包括绿色资产和社会经济系统内的物质资产;绿色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

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为:一是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如果一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效用,或者未来效用不符合确认绿色资产的标准,那么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绿色费用。二是计量的可靠性。绿色费用叫计价是指以货币衡量各项绿色费用的发

生额。有些纬色费用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计设方法计价,如:构成资源产品成本的费用;有些绿色费用通过数量方法计价如:生态资源降级代价。

(3)绿色效益的确认。绿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时势内,绿色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利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效益可划分为直接绿色益和间接绿色效益。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环境开发养用,取得有形资源产品时获得的绿色效益,如:合理划采伐森林获得的木材产品。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环境开发利用,取得无形环境效用时而获得的绿色效益如:保护野生动物群带来的效益。绿色效益并不体现色资产的增加,相反,绿色效益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绿色资产的减少,如:矿藏被采掘。 绿色效益的确认标准为:

一是绿色效益的现实性。人类无意识地向自然界索取或环境自发地提供给人类一定的环境效用。如:呼吸空气符。

二是绿色效益的同本计量性。可靠计量性是指会计计量的可予核实和反映的真实程度。

绿色效益的确认是十分复杂的,必须综合适用会计学、生态学、资源学与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绿色效益的计价是指以货币计量实现环境效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直接绿色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其效用可按劳动风的货币表现计价。间接绿色效益的确定则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2.3绿色会计的计量

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是将绿色会计的各经素按用一定方法折算为货币。随着人类的繁衍和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苯现得越来越突出:效用性构成了环境资源价值的源泉智代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价格稀缺性决定了环境挽源计量要引入边际理论;非交易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琳计量必须借鉴数学有关方法。绿色会计的计量以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相结合的理论为基础,配啥有关数学思维棋式进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机会成本法。

如何计算土地的价值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同一土地的用途有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时,可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其价值。设有4800亩土地,该土地原种三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