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8.3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8.3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bd8c9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2

2019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8.30)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 一、常识判断

1.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我国产生 B.北宋的海船上安装了指南针,当时叫做“司南” C.郭守敬著有《梦溪笔谈》 D.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唐朝末年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2.水资源____不是能够无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的____应当是建立污水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较低,污水处理费仅是自来水水费的一半左右,而仅凭____我们就能判断,使污水重新进入城市水源循环的费用一定比采集清洁水的费用高得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 目标 想象 B.既然 途径 观察 C.显然 思路 直觉 D.当然 基础 常识 三、判断推理

3.甲、乙、丙三人各举着红旗、绿旗、黄旗,分别从东面、南面和西面三个方向朝山顶攀登。甲不举红旗,也不从东面上山;举红旗的人从西面上山;乙举着绿旗。

由此可以推出:( )。 A.举绿旗者从南面上山 B.丙从东面上山 C.举黄旗的不是甲 D.乙不从南面上山

四、数量关系

4.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同向在400米环形跑道上跑出,已知甲速度是乙的2倍,问当甲乙两人第三次相遇的时候(从起点跑出的时候算第一次相遇),甲跑了多少米?( )

A.1200 B.1600 C.1800 D.2400

5.某支行行长让甲、乙、丙三名员工分别负责A、B、C三项工作量相同的任务,三项任务同时开始,耗时15天三项同时结束,期间甲参与了C任务3天,请问甲、乙、丙三名员工的工作效率之比为( )。

A.5∶4∶3 B.5∶4∶2 C.6∶5∶4 D.6∶5∶3 五、资料分析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

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该省全省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白色部分表示该省城镇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

6.某省40岁以上劳动力人口为400万,则该省4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约为( )。

A.8.4万 B.36.5万 C.44万 D.无法计算

7.假设该省城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二,两者各年龄段人口分布比例相同,则城镇19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与全省19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约为( )。

A.2.2 B.0.9 C.0.4 D.无法计算

8.假设该省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二,且二者各年龄段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最接近全省30—34岁年龄段失业人数?

A.20—24 B.25—29 C.30—34 D.35—39

9.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省失业人口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下降

B.城镇各年龄段失业人数均低于全省相应年龄段失业人数 C.该省失业人员特点之一为失业人口年龄构成较轻 D.该省非城镇人员失业情况比城镇人员更严重

10.假设该省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二,且二者各年龄段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与全省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相差最大?( )

A.15—19 B.20—24 C.35—39 D.45—49 【参考解析】 1.【答案】D

解析:雕版印刷是隋朝发明的,故>A>错误;司南是战国时期的叫法,北宋时不叫“司南”,故>B>错误;《梦溪笔谈》是宋朝的沈括所著,故C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二个空格。“建立污水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路和途径,而非“基础”和“目标”,排除A、D项。

关联词“既然”通常要与“就、也、还”搭配,而文段中没有能与“既然”搭配的词,填入空格内,语句表达不通顺,因此B项排除。C项“显然”表示显而易见,符合语意。另外,由题干中的“仅凭……就能判断”可知,第三个空格内填入“直觉”最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D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画图如下(虚线表示“不是”,实线表示“是”):

由图可知,丙——举红旗——从西面上山,甲——举黄旗——从南面上山,乙——举绿旗——从东面上山。故答案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可转化为环线上的追及问题。从起点出发时算第一次相遇;因为甲乙二人是同时同向出发,且甲的速度快,所以当甲第一次追上乙的时候,是甲乙的第二次相遇;此时,甲比乙多走一周的路程。设甲的速度为2v,乙的速度为v,甲第一次追上乙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2v-v)t=400米,即vt=400;当甲第一次追上乙后,二者继续向前跑,当甲第二次追上乙时是甲乙的第三次相遇;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出发到甲乙第三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2t,则甲所跑的路程为2v×2t=4vt=1600米,故选B。

方法二,甲乙第三次相遇即甲第二次追上乙。在追及过程中,时间一定,因此二人的路程与速度成正比,甲乙速度之比为2∶1,所以路程之比也为2∶1,甲比乙多跑1份路程,对应400×2=800米,故甲跑2份,对应1600米,选B。

5.【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知三个人都做了15天的工作,对于A甲实际上做了12天,乙实际做了15天完成B,对于C任务有甲做的3天,丙做的15天,他们的工作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12甲=15乙,9甲=15丙,得到效率比就是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