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ef70f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03

(看板书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所见) 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所感)

3.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古诗佳句。同学们愿意把这首诗背诵积累下来吗? (1)配乐指名朗读,读后同学评价 (2)学生齐读 (3)熟读成诵 四、积累延伸,拓展运用

1.同学们,我们刚才按照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步骤学习了《题西林壁》,这首古诗,请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诗题,明诗意的呢?

抓住关键字、书下注释、联系生活积累、边读边想象画面 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要进一步巩固运用。

2.对比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 (打印)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游览过庐山、赞美过庐山,但他们大都是赞美庐山的美景,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谁会背?(可以齐背)

但本诗作者苏轼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得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使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王安石曾写过一首《登飞来峰》 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处。请你读一读这首古诗,试着用刚才总结的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怕浮云遮挡我的视线,因为我站在飞来峰最高的山顶上。浅层理解:站得高看得远,深层理解: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苏轼)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角度(不同) 景观(不同) 所见 不识 只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感

第三课时 《雪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谢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 二、学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反馈。相机指导。

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反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降”,认输 “搁”,放下 “逊”,逊色、差一点。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板书:雪白 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成了书中十二单元语文天地向我们推荐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来记住它吧!背诗。 三、拓展

这首诗的作者卢梅坡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