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中2014届高三化学周练试卷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宁波四中2014届高三化学周练试卷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f6c9180912a216147929bd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Ksp[Al(OH)3]>> Ksp[Fe(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应生成Fe(OH)3沉淀,当Fe+ 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则Al(OH)3+OH-===AlO

-2

3

+2H2O,故B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8.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28]

cSO()【参考答案】⑴

cC(O)2?42?3-

⑵ Na2CO3 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前者c(CO23)较

大 ⑶全部为PbCO3·Pb(OH)2 PbCO3与PbCO3·Pb(OH)2的混合物 ⑷①

实验步骤

17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然后将样品加热分解,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全部是PbCO3 ②同意 若全部为PbCO3,26.7 g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22.3 g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及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

?c(SO24)的能力。⑴根据反应方程式容易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⑵HCO-3难电离,2?c(CO3)-2-2-

相同浓度时,Na2CO3溶液中CO23浓度远大于NaHCO3溶液中CO3的浓度,CO3浓度越大,越

有利于PbSO4的转化。⑶根据信息及假设一,不难得出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为全部为PbCO3·Pb(OH)2、PbCO3与PbCO3·Pb(OH)2的混合物。⑷若全部为PbCO3根据PbCO3

△ PbO

26.7 g-1 +CO2↑,26.7 g 全部分解得到的PbO:- )×223 g·mol =22.3 g,而实际质267 g·mol1 量为22.4 g,因此假设一不成立。

9.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1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 2Fe(OH)3 + 2KI; 3I2 + 6KOH =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A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酸性溶液):Co2O3>Cl2>Fe3+>I2,A选项错;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B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在热分解反应中稳定性弱的物质容易分解生成

18

对应的稳定性强的物质,C正确;D选项,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正确。

10.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28](14分)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

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H2O2(aq)控温反应Na2CO3(aq)①静置30 min过滤②滤液X固体洗涤③干燥④.2O22Na2CO3 3H已知:主反

应 2Na2CO3 (aq) + 3H2O2 (aq)

副反应 2H2O2 = 2H2O + O2↑

2Na2CO3·3H2O2 (s) ΔH < 0

滴定反应 6KMnO4 + 5(2Na2CO3·3H2O2) +19H2SO4 =

3K2SO4 + 6MnSO4 +10Na2SO4 + 10CO2 ↑ + 15O2↑ + 34H2O

50 °C时 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 。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其措施有 、

和 。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或无水乙

均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 。 (4)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

是 。

(5)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 。

A.Fe2O3

B.CuO

醇,

C.Na2SiO3 D.MgSO4

(6)准确称取0.2000 g 过碳酸钠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50 mL 蒸馏水溶解,再加50 mL

2.0 mol·L-1 H2SO4,用2.000×10-2 mol·L-1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30.00 mL,则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1)恒压滴液漏斗一般用于封闭体系,恒压滴液漏斗的支管是为了使反应体系的压力

不会由于滴加液体而增加。如果没有支管,反应体系只有一个口的话,不断加液体就会造成反应体系压力增加,会使液体滴不下来。所以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

(2)由于50°C时,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所以步骤①(控温反应)的关键是控制温度,由于主反

19

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用冷水浴、不断搅拌使反应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散去,缓慢地滴加H2O2溶液,使反应缓慢进行、缓慢放热。

(3)滤液X主要是过碳酸钠溶液,加入固体NaCl(电解质)或无水乙醇,能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使过碳酸钠析出(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步骤③是洗涤,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冲洗去固体表面的水分,有利于干燥,可以防止产品溶解,降低产率。

(5)Fe2O3、CuO是H2O2 分解的催化剂,分析过碳酸钠的组成2Na2CO3·3H2O2,可以推知Fe2O3、CuO它们也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

(6)根据关系式: 6KMnO4 ∽ 5(2Na2CO3·3H2O2) 6mol 5mol

(2.000×10-2 mol·L-1×30.00 mL×10-3 L/Ml) n n (2Na2CO3·3H2O2) = 0.0005mol

m (2Na2CO3·3H2O2) = 0.0005mol×314g/mol = 0.517g

答案:(14分) (1)平衡压强

(2)冷水浴 磁力搅拌 缓慢滴加H2O2溶液 (3)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洗去水份,利于干燥 (5)AB

(6)25.50 % (或0.2550 )

11. [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B. 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C.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用一氧化氮生成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成红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