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0048f8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d

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使塑料呈多孔状+强度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土豆农膜容易降解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根据塑料属于石油产品,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根据淀粉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故B正确;

C、根据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使塑料呈多孔状,强度下降有 利于降解,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故C正确;

D、根据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所以土豆农膜容易降解;故D正确; 故选A.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7.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A.①② 解析:D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因此①正确;实验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但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因此④正确;而水是一种化合物,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因此②不正确;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所以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等于电解水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电解水实验中水是液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体积与气体的体积之比不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③不正确。本题中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变蓝色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雾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在瓶口出现白雾,选项D正确。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习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盐 B.硫酸﹣酸 C.纯碱﹣碱 D.氧化铁﹣氧化物 解析:C

【解析】A、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分类正确; B、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分类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分类错误; D、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点睛: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0.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 ①3Hg ②Fe③S03④Na

3+

O2⑤3O⑥3P2O1.

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③⑥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①3Hg中的“3”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⑤中的“3”分别表示1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NaO2中的“3”表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③S03、⑥3P2O1中的“3”分别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1.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A.CaO 解析:B 【解析】 【分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

12.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72

B.108

C.70

D.27

B.CaCO3

C.Ca(OH)2

D.Na2CO3

解析:D 【解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

1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液体的量取

C.取用固体药品 D.测定溶液pH

解析:D 【解析】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C、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图中操作错误;D、测定溶液的pH时,可在点滴板上放一条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 14.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解析:D 【解析】 【详解】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A、步骤Ⅰ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此项正确。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此项正确。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