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0048f8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d

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本题中“已知农业上可用E和F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和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是突破口。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___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 (4)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F铁丝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已知: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NO2)。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铜丝和金属丝都可以上下移动)

兴趣小组同学在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并装入药品后,进行了以下操作:先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使CaCO3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观察到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后,将铜丝下移使之与稀HNO3起反应。

①先让CaCO3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的目的是___;

②写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③证明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O的方法是___。 解析:铁架台 A 2KMnO4ΔK2MnO4+MnO2+O2?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连续均匀的

BC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Fe+2O2点燃3Fe3O4

赶走装置内的空气,让装置内充满二氧化碳 2NO+O2点燃2NO2 把开关打开,用双连气球往球

形瓶中鼓入空气,若出现无色气体变红色说明原来是一氧化氮气体 【解析】 【详解】

(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Δ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

末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E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3Fe3O4。

(5)①先让CaCO3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的目的是:赶走装置内的空气,让装置内充满二氧化碳。 ②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NO+O2点燃2NO2。

③证明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O的方法是:把开关打开,用双连气球往球形瓶中鼓入空气,若出现无色气体变红色说明原来是一氧化氮气体。 【点睛】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五、科学探究题

23.小鸣同学特别喜欢化学,经常看一些与化学有关的课外书,有一次阅读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

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鸣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

活动Ⅰ: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他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1)[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①是一种碱;②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2)[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 ________ 猜想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_ (3)[交流与讨论]

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解析:①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碱(答案合理均可)取样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或取样加入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无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碳酸钾4KO2+2CO2=2K2CO3+3O2 【解析】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物质的推断,由于反应物中无H元素,故生成物中也一定无碱,从而排出①; [进行实验]碳酸盐的鉴定,可以根据生成物CO2或生成物碳酸盐来确定; [交流与讨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K2CO3和O2,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作出猜想]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① 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碱;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取样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或取样加入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无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碳酸钾;

[交流与讨论] 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K2CO3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 六、计算题

24.实验室常用氧气做实验。现将24.5 g氯酸钾与5.6 g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已知2KClO3

MnO2 Δ2KCl+3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请回答:(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 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9.6g。 14.9% 【解析】 【详解】

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Δ2KCl+3O2?24524.5g149yMnO296 x24514996== 24.5gyxx=9.6g y=14.9g

14.9g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9%

14.9g?85.1g答:(1)所制得氧气的质量为9.6g。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七、流程题

25.工业上用石灰石等物质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石灰窑”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