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0048f8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d

(2)碳化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从碳化塔中分离出轻质碳酸钙的操作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窑气是纯净物

B 浆池的作用之一是分离生石灰中的杂质 C 得到的轻质碳酸钙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高 解析:CaCO3【解析】 【详解】

(1)“石灰窑”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

高温 CaO+CO2↑ CO2+Ca(OH)2==CaCO3↓+H2O 过滤 BC

高温 CaO+CO2↑。

(2)碳化塔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

2

=CaCO3↓+H2O。

(3)从碳化塔中分离出轻质碳酸钙的操作是过滤。

(4)A、窑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空气的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浆池能分离出废渣,浆池的作用之一是分离生石灰中的杂质,故选项正确。

C、石灰石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得到的轻质碳酸钙,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高,故选项正确。故选BC。 【点睛】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八、综合题

2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2)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3)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

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或“c”)表示。

(4)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甲<丙

C 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解析:乙>甲=丙 25 不饱和 b ABD 【解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2)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丙物质20g,所以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25g水;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50g,所以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图中b点表示;

(4)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降温后两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与降温前相等,由于没有明确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其中水的质量,错误;

C、由于降温后甲有固体析出,而丙无固体析出,正确;

D、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甲降温后是t1℃时的饱和溶液,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丙,错误。故选ABD。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铍和镁化学性质相似 B.铝原子的核内有13质子 C.Na和Mg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铍、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 B、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3,所以质子数是13,故正确;

C、Na和Mg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Na核外电子数是11,Mg的核外电子数是10,故错误; 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故正确。 故选C。

2.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2+

2+

2+

A.氢气和水蒸气 解析:A 【解析】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右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有还原性物质通入,无水CuSO4变蓝说明有水流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流出;故答案选择A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解析:D

【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

4.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 解析:A 【解析】

①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可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Z都位于氢之前且X的活动性比Z强.综合以上分析,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A.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