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14 力学实验(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14 力学实验(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40f966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8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⑴B;⑵A,B;⑶mgx2,

x3?x1;⑷v2=4.69W,质量;⑸A 2T【解析】(1)打点计时器均使用交流电源,选项B正确。

(2)平衡摩擦力和其它阻力,是通过把长木板右端垫高,构成斜面,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跟摩擦阻力平衡,选项A正确;在不挂重物且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选项B正确。

⑶根据图中空间关系可知,小车拖动纸带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距离,小车所受拉力又约等于重物重力,因此,W=mgx2,小车在运动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打B点小车的速度为小车带动纸带打下AC段的中点时刻的速度,也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有:v=

x3?x1。 2T10-2,结合图象横轴的单位,可知:v2=4.69W。设小车的质量为(4)由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为:k=4.69×

122Mv,变化为:v2=W。可知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小车的质量。 2M1(5)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重物重力做功W=(m+M)v2,变化为:

22v2=W,即v2与W依然是正比例关系,图象A正确。

M?mM,根据动能定理。W=

★考点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

◆典例一(2017天津理综物理卷)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______。 A.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 B.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C.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撒手释放重物

②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 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____。

A.OA、AD和EG的长度 B.OC、BC和CD的长度 C.BD、CF和EG的长度 D.AC、BD和EG的长度

【答案】(2)①AB ②BC

【解析】①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选项A正确;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齐,选项B正确;根据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原理,mgh=

11mv22-mv12,重物质量m可22以消去,因此不需要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选项C错误;手竖直向上提住纸带,接通电源后,松手释放重物,选项D错误。

②要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能够计算出打两个点时的速度和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即下落高度)。由EG的长度可以求出打F点时的速度vF,打O点时速度为零,只测出OA、AD和EG的长度,不能得到OF之间的长度,不可以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项A错误;只测出OC、BC和CD的长度,由BC和CD的长度可以求出打C点时的速度vC,打O点时速度为零,又有OF之间的长度,可以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项B正确;只测出BD和EG的长度,可以求出打C点时的速度vC和打F点时的速度vF,又有CF,可以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项C正确;只测出AC、BD和EG的长度, 可以求出打B点时的速度vB、打C点时的速度vC和打F点时的速度vF,不能得出BC、或BF、或CF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可以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项D错误。

★考点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典例一(2014·全国新课标理综II)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 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tB =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21-1(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碰前总动量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答案】见解析过程

【解析】按定义,物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v=式中△s为物块在很短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

?s ?t

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A,则△tA =1/f=0.02s。 △tA可视为很短。

设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将图给的实验数据代入v=则有:v0=2.00m/s,, v1=0.970m/s,。

设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则有v2=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2=2.86m/s,,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p’,则p= m1 v0 p’= m1v1+ m2v2。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δp=│联立上述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δp=1.7%<5%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考点八动摩擦因数的测量

◆典例一(2019全国理综II卷22)(5分)

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s, ?td ?tBp?p'│×10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