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4a991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4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恐龙无处不有》

【情境导入】

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 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篇短文。首先我们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新课解读】

一、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小组讨论归纳,展示交流,明确:

1.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这是一篇科普论文) 2.第一部分(第1段):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 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 ~14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第15段):以“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收束全文。

3.

二、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小组讨论归纳,展示交流,明确: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骨骼化石。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有”。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创新精神。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讨 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 1.举例子,说明具体真切易懂。

为了说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列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是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

2.作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将南极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3.打比方,使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上的重要地位。

4.列数字,以科学依据来说明事物,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体会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分析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洲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五、拓展延伸

讨论: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 小组讨论归纳,明确:

1.联想、想象。由南极恐龙化石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想象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

2.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设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然后进行科学的推理(“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

3.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南极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从生物学和地质学多方面进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于是在科学研究中出现了新的境界。

六、本课小结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附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情境导入】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么《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短文寻找答案吧。 【新课解读】

一、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2.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小组讨论归纳,展示交流,明确:

1.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

3.

二、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1.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学生讨论归纳,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