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6年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551c3c26fff705cd170a61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 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表达作者对国家危 难的忧虑。 13、(2016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三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

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

(2)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

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评分标准:共4分。第1条中两个情感各占1分。第2.3条的分析,意思对即得分。

的画面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D。

【技巧点拨】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

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题上阙意象词很多,例如,“斜阳”“丹枫”“酒旗”等;根据关键词“远”“系马”可判断出由远及近的写景角度。描绘画面时,可抓住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氛围进行描绘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由“浮生”“孤鸿”“黄昏”“寒”“闭门”等词语

可联系到一个飘泊不定、孤独凄苦、思念家乡的形象。答题时,可从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独寂寞之苦等角度,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

17

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中的“孤鸿”这个意象词就表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4、(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

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 (2)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惊喜之情:因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温暖和慰藉之情: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一种有所

依托的温暖。思乡之情:词人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触发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是实写词人的心境,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亲人,路途遥远,视线难及,凝望又有何用?“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是虚写,想象今宵旅宿的种种凄凉场景。词人的思乡之愁,漂泊之苦淋漓而展现。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

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谩”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孤馆”“ 征雁”“ 残月”。 (2)

18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下片写作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

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已,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

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⑼反语,讽刺。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该题中考核写作手法——“虚实相生,”。

15、(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

19

一种鸟。

(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

(1)①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2分)②首联写风吹云散,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

暖。③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④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3分)

(2)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

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手法3分,分析3分,答出3种即可)

地点、特征和图景,有时还要点名情感。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做解释,最后答出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有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本题主要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

16、(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二诊模拟)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 (2)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