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997d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6

作中追求文辞的华美骈丽而脱离舞台的倾向发表的意见。二是格律至上,重视音律,强调“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严守格律,曲辞本色,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 汤沈之争和吴江派

汤显祖的剧作在当时曲坛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但因不便于昆曲演唱,引起吴中曲家沈璟等人的批评,并纷纷加以改编。沈璟改编汤作,一是认为汤显祖过于逞才,文辞过于藻饰,语言不本色;二是认为汤显祖剧作的文辞不合音律,不便演员演唱。汤显祖则强调传奇的曲意,推崇“意趣神色”。这场论争极大地推进了传奇创作的繁荣。此后的传奇作家都很注意曲意和曲律的辩证统一。

我们认为,汤显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剧作家,他对戏剧的情感底蕴与格律声韵之间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他的作品结构、格调都十分新颖,语言清丽俊美,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但在艺术形式上,却也存在着缺陷,即它不适宜于舞台演出。 吴江派:

①重音律;②宣扬封建伦理;③宣扬宿命论思想。

吴江派理论的出现,表明戏曲的地位在晚明有显著提高,它已经成为士大夫普遍重视、像诗词一样受到认真探究的艺术形式。从消极方面说,这一派理论所包含的苛严律法对于戏曲创作容易造成束缚,从而破坏其自由活泼的生命。但在积极意义上,它同时也具有推广曲学知识,和促使作家更严密细致地从事创作的作用。

第十章、汤显祖

生平: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别号海若士,晚年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汤显祖有强烈的济世情怀,但性格刚直不阿、豪迈不羁,与官场格格不入。

哲学思想:出入儒道释之间。他的父亲是个严正的儒者,祖父却好老庄、喜谈神仙,这两方面都对他有所影响。少年时他曾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汝芳,罗氏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和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立场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在任职南京的后期,汤显祖与著名禅僧达观相识,成为挚友。他还读到李贽的《焚书》,深表倾慕。相隔多年,在辞官以后,他和李贽曾相会于临川。

①儒家的用世精神促使其积极进取、犯颜进言; ②受老师和李贽的影响,汤显祖肯定情欲;

③家庭崇信道教,仙道思想对汤显祖影响很大,思考道教哲学问题,心向神仙; ④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达观和尚赐“寸虚”之号。

基本观点上是源于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①情与理;②性与欲;③在养气问题上:

率性到复性。 “至情”论:

①宏观来看:“世总为情”,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

②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③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文学思想:

①汤显祖在文学艺术创作上,强调直抒心情,反对盲目模拟古人,反对墨守成规。 ②汤显祖认为在文字上“独有灵性者,自为龙耳!”所谓“灵性”,即是直抒自已的心情,自然而成。具体说,这种“灵性”表现在文字上“大小隐显,开塞断续,径廷而行,离致独绝,咸以成乎自然。读之者若疑若忘,恍惚与之同情矣,亦不知其所以然。”这也就是他经常强调的所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

③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要点是顺应时代变化提出了对于文学创作原则的新认识,章培恒先生把他的文学思想归纳为三点:“尊情”、“抑理”、“尚奇”。 -------------------------------------------------------------------------------

第二节、《牡丹亭》

内容:

《牡丹亭》取材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剧本通过贵族小姐杜丽娘和青年书生柳梦梅由梦生情,因情而死,死而复生,最后得以结合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罪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斗争精神。剧本共计五十五出,其在词藻、唱腔、音乐、身段、表演等方面都达到了无以伦比的艺术境界。 思想:

⑴对女主人公所生活的典型环境的艺术描写

杜丽娘作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她对父母孝顺,对老师尊敬。但也表现出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以及反叛束缚、热爱自由的精神。比如陈先生“依注解书”的授课使她感到不足,认为《关雎》不一定是歌咏后妃之德,而是对爱情的礼赞。

春香: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 柳梦梅:痴情、钟情与纯情;

父亲杜宝:代表顽固的封建统治阶级,虽然对女儿关心,却未真正关注女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为了官位而人格扭曲,绝情绝义;

老师陈最良:代表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系统。 ⑵对杜丽娘思想性格的表现

①在梦中杜丽娘与柳梦梅温存后,由唯唯诺诺的官家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子,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

②病死于寻梦觅爱的渴望之中后,杜丽娘面对阎王时还能据理力争,对柳梦梅一往情深,最后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成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

③面对亲爹的逼迫,在朝堂上叙深情,慷慨陈词,感动皇上,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 ⑶突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一旦从梦中醒来,从阴间回到人间,汤显祖就不得不让笔下人物遵守现实的法则,因此在人性层面和伦理层面获得了展开的空间。 “情”与“理”的冲突:

⑴背景: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桎梏,王阳明心学的出现。

⑵汤显祖的立场:他的老师,罗汝芳,李贽,他是通过戏曲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的。 ⑶“梦”与“情”:生与死、梦与醒、理想与现实、情与理

⑷汤显祖对“梦”的描写:“情”与生死。借助人间——阴间——人间(现实——理想——现实)这一结构,将“生生死死随人愿”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⑸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①性爱女神的形象

②汤显祖写性爱,只是完成其主题——“尊情反理”的切入口。 ③性爱自由与礼教现实的矛盾。 ④双重性:超我与本我 文化意义:

①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关爱了受压迫的女性。

②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③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艺术特色

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有大胆奇异的想像。作者在《题辞》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心死,死可以生。生而可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戏中写人鬼相恋,并能起死回生 。但是,梦境、幽冥世界、鬼魂的出现以及死而复生等等奇幻的情节,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也不是作者主观随心所欲的编造,而是由剧本所反映的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所决定的,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一种反映。

它那充满真情的曲文深深地打动着读者、听者的心。汤显祖主张,作曲填词应以立意为根本,曲词只要合于作者和剧中人物的意趣和风格,出于自然而然就可以了,而不必太据泥于曲调的格律。他强调曲词应当情真意切,这样才能“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

弊端:《牡丹亭》其实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并未彻底实现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他的个性解放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特别戕杀人性、违背常情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乞灵于皇上明断。

-------------------------------------------------------------------------------

第三节、其他剧作

一、《紫箫记》、《紫钗记》、《邯郸记》

《紫箫记》是他最早和朋友合写的作品。因剧中有霍小玉在观灯时拾得紫玉箫而得名。作品借自唐人传奇《霍小玉传》 。

《南柯记》、《邯郸记》的本事来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它们都是汤显祖弃官回临川后的作品。他采取这两个在梦中历尽荣华富贵的小说故事来写戏,表白他人生无常的思想和对宦海风波的感慨。 二、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比较

“临川四梦”所写的题材都是“梦”,但是它们写“梦”却是各有各的写法。

①从题材内容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声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②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了热情的赞颂。而政治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

③从哲学主张和理想皈依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

④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