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bc508e0b1c59eef9c7b47a

【解答】解: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

B、影响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B错误;

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 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的几种器件,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风力发电机 B.

电风扇 C.

电铃 D.

门吸

【考点】电磁感应.

【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明确选择项中提到的这四个电学设备的制成原理,然后与题目要求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前提是风能带动其内部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A正确;

B、电风扇内部有电动机,即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不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 C、 电铃内部重要的构造是有一个电磁铁,即是利用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的原理,故C错误;D、门吸是利用磁体间的作用规律工作的,所以与电磁感应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A、u=v=2f,u=v=2f=16cm 时,A【解答】解: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所以f=8cm.

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 故选D.

5.如图1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乙为定值电阻

B.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V时,R甲=0.4Ω

C.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电路电流为0.2A时,电路总电阻是15Ω D.如图3所示,当开关闭合,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电流为0.4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电阻的电流与两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

(2)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甲的阻值;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读出图象中对应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进而计算出总电阻.

(4)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图象读出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干路电流.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乙对应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乙电阻的阻值变化,故A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4A,则R甲=

=

=5Ω;

故B不正确;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通过甲、乙的电流均为0.2A,由图象可知,U甲=1V,U乙=2V,

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故此时电源的电压:U=U甲+U乙=1V+2V=3V,故总电阻是:R总=

=

=15Ω,故C正确;

D、甲、乙并联在2V电源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由图象可知,I甲=0.4A,I乙=0.2A,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I甲+I乙=0.4A+0.2A=0.6A,故D错误; 故选C.

6.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进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计算.

【分析】AB、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G,完全浸没时的拉力F,从而可根据F浮=G

﹣F求出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即最大浮力;由浮力公式计算出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C、由物体的重力求出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AB、由图象知,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9N﹣5N=4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故B错误; 由F浮=ρ液gV排得,V=V排=

=

=4×10﹣4m3,A错误;

C、物体的质量m===0.9kg;

=2.25×103kg/m3,C正确;

则ρ==

D、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N,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8.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它们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时,它们的 波速 相同(选填“频率”、“波长”或“波速”).电台发射的某种电磁波波长为3m,其频率是 1×108 Hz.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分析】(1)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等,是3×108m/s; (2)依据公式:“波速=波长×频率”来解答. 【解答】解:(1)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故波速相同; (2)由s=λf得:f=

=

=1×108Hz.

故答案为:波速;1×108Hz.

9.如图所示,中国运动员李坚柔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以45秒263夺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若以45秒计算,李坚柔完成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1.1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滑行过程中,冰刀与冰面摩擦发热,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了冰刀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