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d238f65901020207409ce0

29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叫名词主语句。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这种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对象的句子叫谓词主语句。

由主谓短语充当主语的句子叫做主谓主语句。

分析主语和谓语,要从形式上的语序和语义上的施受关系来考虑。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动词作谓语常常要用复杂形式,即在前面或后面要带上别的成分。动词单独作谓语是有条件的,或者用在对话里,或者用在复句的分句里,特别是在先行句和后续句里,不然句末也要由语气词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的。概括为三种:

(1)

施事主语: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主谓的语义结构及关系是“主动者+动作”的关系。广义的施事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也包括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就是主动句。如果谓语里的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宾语,否则句子在语义上不是自足的,不能成句。

(2)

受事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主谓语义结构及关系是“受动者+动作”。广义的受事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还包括动作的承受者、结果和对象。受事主语句(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动词后不再出现宾语。但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花儿浇了很多水”

(3)

当事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如,“我们跑丢了一只猫”、“他眯着眼”。主宾之间有领属关系。除此之外,主语还可以表工具、原因、处所、目的等。谓语不用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的句子,其主语也属于当事主语。如“远近高低各不同”。

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要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着重于叙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关系到主语的一件事情,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 着重于描写,即描写主语的性状,主要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形容词性主谓短语); 着重于判断说明,即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

此外,由“是、有、像”的等动词组成的谓语只是用来判断说明主语的情况,只是作出解释、肯定具有、表示比喻等等。 93.动语、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动词可以单独做动语,往往要带上一定的前加成分或时态助词;更常见的是动词带上结果、趋向等补语来做动语。经常使用及物动词,存现句里会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兼属形容词动词两类的词就能带上宾语。如,他小我一岁。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谓词性词语充当濒于有一定的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这类动词叫谓宾动词。如,“有成就的人理应受到尊重”。谓宾动词里的一部分同时能带主谓短语充当的宾语。

30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1)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象、多作所产生的结果。

(2)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是自然界的事物。这种句子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动词后经常带动态助词或补语等才容易独立成句。

(3)当事宾语:表示施事、受事以外跟动词有一定关系的宾语。可以表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的事物等。

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有双向和三项动词。 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又叫单项动词。 94.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及意义类别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分为两类:

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多用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限制性定语: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在限制性定语里,又一种是表示同一性的。同一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同一关系,所指内容一致。 (二)定语和助词“的”

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通常不加“的”,如果用,形成平行格式,就有强调描写的作用。 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常常加上“的”字,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

名词做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这是把偏正短语用作一种名称。不然就必须加“的”。 有时加不加“的”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加“的”表示领属关系,不加表示性质、属性。 人称代词做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

人称代词和名词后面紧接着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

动词做定语,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常见的是跟烹调有关的动词。另一种情况一般要用“的”,甚至必须用,如“写的字”。 (三)多层定语

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 (1) 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

(2) 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 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4) 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 (5) 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6) 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次、动词(表示“什么?”)

带“的”和不带“的”的动词做定语有不同位置,不带的动词紧贴中心语。

多层定语的次序总是按逻辑关系来排列,跟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语。但是有一些词语也有灵活性,最灵活的要算量词短语。 95.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31

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名词、动词也可以做状语,如“集体购票”,“批判继承”。

分类:

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有些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

(二)状语和助词“地”

(三)多层状语: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还有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指明同水)。 96.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补语的构成(以语义为纲): (1)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结果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2)

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谓语中心多是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前能加“很”的动词。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3)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状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评定,只用性质形容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这种补语得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当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有时补语前用“个、得个”。状态补语还有可能用名词性词语。

(4)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有时有引申义,如,笑起来。

(5)

数量补语: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另外一种时量短语,用表时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如“成立了五年”。

(6) (7)

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可能补语: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肯定式里,前面的动词限于单音节;否定式里,动词可以是双音节的,还可能用形容词。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多层补语的排列顺序是:结果补语最靠近动词,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次之,趋向补语(来、去)总在最外一层,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32

表结果、程度、可能的补语跟动词关系密切,总是在宾语前面;带状态补语的动词,只要带上宾语,宾语只能位于补语前;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前头的动词不再带宾语,其余的可能有三种位置:

(1) 补语在宾语前,这是最常见的顺序。 (2) 补语在宾语后,很有限制。

(3) 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算两层补语。

综上,动量补语和宾语的语序有两种,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量补语前,名词宾语有时有不同位置。趋向补语和宾语可能有三种语序。单音趋向补语里,只有“来、去”可以放在宾语前面或后面,其余在宾语前面。 (三)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第一、看关系。

第二、看成分的词性。量词短语里,如果用物量词,一般是宾语;如果用动量词,就是补语。 第三、某些表示时间的成分既可以做补语,也可以做宾语,而做宾语时往往可以变换成“把”字句。 (四)补语和状语

97.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有的中心语是短语,有的是词。中心语根据同它相对的成分的不同可分三种:

(一)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

(二)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候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头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三)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

98.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从表意作用看,有四种: (一)插入语:

作用: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主意。

有的插入语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表明说话者那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有时又点明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容,以加深听话者的印象。通常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

有的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口气比较委婉,对所说事情的真实性不作完全的肯定,留有重新考虑的余地,通常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

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一类字眼来说明。

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一类字眼来引起对方的主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如果是客观叙述一件事,也会用一定的词语来突出某一点,如,“虎姑娘一向,他晓得,不这样打扮。

除此之外,有的表示总概括的意义,点明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有一些是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词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