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2020)2008101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泰宁县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2020)2008101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d246cfda38376baf1faeb3

泰宁县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2020)

时等历史名人曾在这里读书、讲学、留寓。历代科举中,其中进士50余人,状元2人(叶祖洽、邹应隆)。邹应隆、江日彩、何道旻、邱嘉彩、黄立实、红六瑞等,崇文喜艺,著书立说,为泰宁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苏区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演出、出刊、诗社等群众文化活动,把几百年来的文化艺术事业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解放后,随着文化机构的逐步健全,各文化艺术团体和文化事业单位的相继建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和厂矿的各种基层文化机构和设施逐步臻于完善,形成了全县性的文化网、电影网、广播电视网、图书网等。梅林戏艺术更趋于成熟;群众文化工作亦由纯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的“以文补文”转化;农村文化中心的建立使文化工作向着立体型的文化发展。

随着以金湖和“尚书第”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建设,泰宁的文化事业前景广阔,欣欣向荣。

五.社会发展现状

(一)城镇发展现状

截至2006年末,泰宁县域总面积1539.38平方公里,全县辖9个乡镇,其中2个建制镇,7个行政乡,112个行政村;城镇总人口达到12.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7.00%。

1.杉城镇

今辖境在宋、元时,为清泰里的南半部及高平里的北部地区。明、清时,县城从清泰里划出单独成为城里。城西、北外围的丰岩、祭溪、帐干、梅桥、调洋一带仍属清泰里,东石,王石、水南、南会一带仍属高平里。民国至今,县城为镇、为公社又为镇。周围乡村大多数时期都归属于以县城为核心的县下一级政区;仅几度曾分别划出转录于四邻区、乡、公社。

2.朱口镇

朱口镇位于几条河流的交叉口处。当时的石岩以赤色著称。故名“朱口”。朱口清代属乐地里;民国时,曾几度改变建制并更名为东乡、朱口镇、朱口区。解放后划为第二区,管辖龙湖、南坑、黄厝、渠高、外坳、梅林、朱口、音山、将溪9个乡;1958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上游与红星合并,定为朱口人民公社,1961年10月,龙湖、上青、新桥分出,朱口镇名字沿用至今。

龙湖位于龙湖溪上游出口处的平坦谷地上,洪水季节,泛滥成灾,一片汪洋,百姓喻为孳龙在湖中作祟,故以得名。宋元两代,龙湖地区隶属泰宁县馁城乡。民国时属东乡、二区,民国二十三年到二十五年泰宁县划分为5个区,龙湖地区里属一区(朱口区)1950年2月,全县解放。沿袭旧区划,上东乡于官田设临时政府,易名龙湖乡,1961年,龙湖地区改龙湖人民公社为龙湖乡人民政府。1993年10月撤乡建镇。解放以来,龙湖一直是社区政府所在地。

5

泰宁县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2020)

2006年龙湖镇并入朱口镇,驻地朱口。

3.大田乡

宋至清代,属于崇礼乡的大田里,现辖区为当时的大田东保、西保。民国时,曾属西乡、四区、一区。1934年6月以后,为瑞田乡,这一建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初。此后,隶属一区,弋口区、红专公社,1959年底从红专公社分初成立大田公社,1984年9月9日改乡。

4.下渠乡

自宋至清,为崇礼乡高平里的永兴上、下保,大田里仁寿保(今大坑、王坑)辖境。民国时期,主要地区

属西南乡(驻戴家坊),部分村落曾先后分属于一区、三区、红旗公社,、冲天公社(大坑、王坑)。后单独成为下渠公社及县辖乡。

5.开善乡

唐贞观初年,廖轮与其婿杨善率军剿灭溪岗蛮山寇至此,其子廖董钊、外甥杨嗣广留驻并定居下来,划定杨姓住溪右、廖姓住溪左,是为开拓之始。随即命名为“开善”,是要后人不忘“开基、善后”之意。宋至清代,为崇礼乡开善上、下保及永兴下保的一部分。民国时,先后属于南乡及三区,后置开永乡。1950年以后,属三区(弋口区)及冲天公社,又为儒坊公社,1984年9月改制,建立开善乡,池潭水电站大坝即建在开善乡池潭村上方。

6.上青乡

宋至清代为绥城乡清泰里的上高、崇化2保。民国时期属于北乡、五区、二区,后为崇高乡,并曾与安仁乡合并为崇仁乡。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属四区和上游、朱口公社,1961年10月单独成立公社,1984年9月改乡。

7.大龙乡

2005年,大布乡与龙安乡合并为大龙乡。

大布乡,建县后至清代,为崇礼乡大田里善溪上、下保。民国时期为南乡,又隶于三区,后与龙安合为龙善乡。1950年初属三区,1951年5月从三区析出建置第五区,“大跃进”时成立万能公社,后将龙安分出,成立大布公社。1984年9月,改社为乡。

龙安乡,建县后,为崇礼乡大田里龙安保,含高平里开善下保一些村落(今焦溪一带)。民国时期属南乡、三区及龙善乡。1950年4月,属第三区,1951年5月属于五区。“大跃进”后,与今大布乡合为万能公社。1961年10月,与大布分开单独成立龙安公社,1962年10月并入大布公社。1970年11月又分置龙安公社,1984年9月改社为乡。

8.新桥乡

今辖境在宋以后为绥城乡清泰里的安仁保,还包括福兴上保(今汾信)、

6

泰宁县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2020)

上高保的一些村落(今岭下)。民国以来曾属北乡、五区、二区,后为安仁乡,并曾与崇高乡合并为崇仁乡。1950年以来,隶四区。公社化后,先后归属站游公社、朱口公社。1961年10月从朱口公社分出成为新桥公社,1984年9月改乡。

9.梅口乡

建县后,辖区为崇礼乡大田里的梅口、依口2保,及高平里永兴下保的部分村落。民国时期,隶于南乡、三区、后为弋梅乡。1950年以来,为三区,为红专公社(后改梅口公社)。在建水库后,原吕家坊大队带名迁至城关公社井坑口、中甫一带。水祭、弋口2个大队的部分生产队也迁往城关、下渠、龙湖等乡镇辖境建村立队,其他村队则大都在原地迁高。1993年9月,撤社建乡。

(二)经济发展现状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比增14%,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比增52.2%;完成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380万元,增幅居全市首位。

农业方面:金湖活鱼成为全省首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鱼类,金湖渔业协会成为我县首家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烟叶收购量保持全市第三,雷公藤产业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工业方面:首次年净增规模企业1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31亿元,比增45.2%;“石仙”牌活性炭成为我县第二个省名牌产品;大洋坪工业区平整土地700亩,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建设,一批新建工业项目即将投产。

旅游方面:全年游客接待量139.3万人次,同比增长58.3%,旅游总收入4.27亿元,比增101.4%,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顺利揭碑开园,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并被纳入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重点景区,正式跻身全国重点旅游区。

过去的三年,泰宁GDP年均增幅11.5%,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人均GDP2.05万元,比2003年底增加7000余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年均增长22.5%,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2003年底增加1.88倍,工业效益综合指数提高72.3个百分点,化工、林产加工等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2003年底增加9.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雷公藤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2006年金湖单点接待旅游人数是2003年的6.1倍,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元,占GDP比重达17.8%,较2003年底提高9.2个百分点,旅游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7

泰宁县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2020)

第二章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和重点

一.对上一轮总体规划(1993—2010年)的回顾

(一)概述

1.城镇性质

泰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集历史文化、山水景观为一体的新型的旅游、边贸城镇。

2.城镇规模

(1)人口规模:规划近期(2000年)按4万人控制。远期(2010年)按6万人控制。

(2)用地规模:规划到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481.63公顷,人均为80.27平方米。

3.规划区范围

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发展备用用地及为维护城市环境及生态所需实行控制的周围部分水泥地,规划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 (二)实施情况

泰宁县城上一轮总体规划是在1994年编制完成的。该规划对城镇性质、城镇人口、用地规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合理地分析及预测,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部分格局已基本形成,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1.公共设施

基本形成沿和平街、民主街、水南街、金湖路布置的基本格局。 县政府办公楼楼拆迁完工,新政府大楼投入使用,此外,在罗汉寺地段增设较集中行政管理用地,建设县法院、检察院、工商局办公大楼、电力公司办公大楼。

商业金融用地基本以形成规划格局,但老商业区环境整治较差;围绕古城新开发了状元街,尚书街,灵秀商城等步行商业街,风格与古城融为一体,环境较好。其中开发建成的状元街总长430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已于今2002年六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建设泰宁大饭店、明珠大酒店、泰华庄园酒店、金湖半岛度假村等一批高档宾馆以及文昌度假区、松竹湾度假区、普洞度假区、茶文化中心、金湖渔村、阳光大酒店、汽车旅馆等一批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结合历史文物保护和利用,开设了博物馆(尚书第),纪念馆(周恩来、朱德故居)。并于和平街尚书街口南面建设图书馆,结合古建街坊风格进行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