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音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四节 音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f1a9b601f69e31423294b8

要进行对比,看看不同的音素是否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何检查一个音素是否能区别意义的呢?采用三种具体方法:

(1)替换法:把一些音素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他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素,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了。

如:在_u51zi这个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环境中,能够出现并且形成不同词的音素有:步子/铺子/肚子/兔子/裤子/柱子/路子等,都属于不同的音位。

在英语里有这样一些词语:bay(海湾)、day、fay(仙女)、gay(愉快)、hay(干草)、K、lay、may、nay(否定)、pay、ray(光线)、say、shay(轻便的马车)、way。说明了下面音位的存在:/b/d/f/g/h/k/l/m/n/p/r/s/?/w/。

(2)减除法:如果把词中的一个音素取消,词义发生变化,则被取消的音素就是音位,如汉语中的“你”,把[n]取消,成了[i]“以”,可见,[n]是汉语中的音位,起了区别意义的作用。

(3)添加法:如果一个词加上一个音素,词义发生变化,加上去的音素也是音位,如“梯”tī,加上“ê”就成了“贴”tiē,由“梯”变成了“贴”,起了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ε]是一个音位。

3.思考

根据以下用国际音标转写的芬兰语单词材料,说明 [d]与[t]在芬兰语中分别属于几个音位,为什么?

[ku:zi]六 [kade]妒忌 [madon]虫子 [li:za]丽莎(人名)[kadot]失败 [matn]毡子 [kate]覆盖 [katot]屋顶 [li:sa]丽莎(人名) [ku:si]六

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如果音素之间不对立,一般要合并成一个音位。

具体的情况要看下面的互补原则和互混原则。 (二)音位和互混

1.互混:指能够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而且替换以后不会引起词的意义改变的音素关系。互混原则指处于互混关系的几个音素属于同一个音素。

2.自由变体: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这几个音素叫做自由变体。例如,以上芬兰语中sz是互混关系,属于同一个音位。在湖南方言中,声母[l][n]不分,“脑”发成[nao]或[lao]都可以,当地人都会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

(三)互补原则 1.互补:互补指的是不同的音素不会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互补原则,指的是凡是互补关系的音素就有可能合并成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中,[t]和[t‘]两个音素,[t]只出现在[s]后面,而[t‘]则不能出现在[s]后面。也就是说,这两个音素不会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中。如果,把[s]后面的[t]发成[t‘],例如将[st?p]发成[st‘?p],只会让人觉得不地道,但却不能区别词义。因此,这两个音素是互补的。

为什么说汉语拼音符号gkh和jqx记录的两组音素是互补分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什么没有把它们合并成一个音位?

不拼写相同的韵母,互补;由于相似性不强,语音差别明显,不合并为一个音位。互补的音素是否合并为一个音位,还要进一步考虑相似的原则。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还应该是近似的,至少本地人听起来比较近似,音感差异大,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四)语音相似原则

1.什么是语音相似。语音相似指的是两个或几个音发音特点上有相似之处。语音相似原则,指的是,凡是处于互补分布,发音特点又相似的音素肯定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

例如,上面所举的英语中的[t]和[t‘]两个音素,都是舌尖前、清、塞辅音,在发音部位、清浊和阻碍方式上都相同,不同的只有一点,前者是“不送气”音后者“送气”音。所以这两个音相似。

2.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且具有互补关系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例如,英语中的[ph]、[p]两个音素就是/p/音位的条件变体:[ph]只出现在单词的开头,[p]只出现在[s]后面。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地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

3.思考

[l][?](腭化)[l?](清音化)是/l/音位的3个条件变体,它们的分布相互补充。运用以下用国际音标转写的英语单词材料,写出每个条件变体出现的语音环境或者分布条件。

[let] [liv] [luk] [blu:] [gl?d] [ fi:?] [fu?] [pu?] [he?p] [kl?i:n] [kl?aim] [sl?ip]

在英语里,[l]只出现在音节开头或者浊辅音与元音之间,如let/glass;清音化的边音[l]只出现在清辅音与元音之间,如class/sleep;舌根化的浊边音[?]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或者元音之后,如pool/milk。

(五)附加原则

1.历史原则:归纳共时的语音系统,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好能同语音历史吻和。例如,汉语普通话的“ian”、“üan”中的“a”,如果认为是[?],和“ie”中的[?],就可能被归到/e/中,但是,还是归到了/a/中,这就是考虑了历史原则。因为在有的方言中,“ian”还是读[an]。 2.对称原则:归纳出来的音位系统应该尽可能对称。

结合“担心——当心”、“忙——慢——南”等例子的对比,从理论上证明在汉语拼音中不能用n代替ng,但是可以用m代替ng。

因为n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前后,出现在后面会与ng形成对立;m只出现在音节前面,不会引起对立,是互补,并且语音也比较相似,都是鼻音,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但是,从对称性上来看,汉语普通话有/p、t、k/和/p‘、t‘、k ‘/,形成下面的格局: 发音方法 双唇 舌尖舌面后 前 塞音 鼻音 不送气 送气 p p‘ m t t‘ n k k ‘ ? 因此,分成两个音位较好,这样可以形成平行对称的语音系统。这也符合历史原则。

3.经济原则:归纳出来的音位系统应该十分简明。i/-i(前)/-i(后) 4.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指的是被归纳的音素必须同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不能跨越语言系统归纳音位。例如,不能笼统地问[t]和[t‘]是不是一个音位。如果在英语中,是一个音位,而在汉语中则是2个音位。

四、归纳音位的意义 每一个语言,它实际上使用的音素也是比较繁多的。如果把出现的每一个音素都做成字母,让人们学习,那么这门语言将是十分繁琐的。所以,无论是面对一个只有口语的语言,还是调查一个陌生的语言,都要尽量把该语言所出现的所有音素归纳成音位,简单明了地表现出语音系统。这样,在为一个的语言创制字母并对它进行描写和记录时候,就可以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

教学总结:音位的对立与互补、自由变体与条件变体都易使人困扰,要注意结合实践来学习掌握。

思考:现代汉语书对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归纳差异,你赞成哪一种?

相相互互替替换换能区别词义某某几几个个音音素素分分出出的的音音境境析析现现语语环环能出现在同一语音环境分立不同音位同一音位自由变体同一音位条件变体分立不同音位对立关系不能区别词义互混关系不能出现在同一语音环境看看发发音音是是否否相相似似相似互补关系不相似对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