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1][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1][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f464492e3f5727a5e962c2

对待 ③自我暗示 ④理性升华 ⑤换角度思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

19. “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永不干涸”。这句话表达的主题意义是:要成功演绎自己的社

会角色,就要( )。

A.学会独立生活 B.学会团结合作

C.学会独立思考 D.学会包容宽厚

20.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每年的( )国际消费者权益

日。

A.12月4日 B.4月22日

C. 3月15日 D.5月31日

21.《在一根细绳面前》是“公共生活讲道德”单元的一个主题材料,讲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不搞特殊化,自觉( )的故

事。

A.遵守公共秩序 B.爱护公共设施

C. 注意公共安全 D.保护公共环境

22.“让墙三尺又何妨”是一个通俗易懂的美德故事。说明邻里之间应该( )才能和睦相

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相互谦让

C.热心帮助 D.互相关心

23.“大自然发怒了”主题中,教材以地震、洪灾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自救的方法,从而增强生存能力。被掩埋在废墟中,不正确的求生避险方法是( )。

A.敲击旁物 B.保护头部

C.大声呼救 D.轻移重压物

24.主题“听听它们的呼唤”中,教材用 “蛙满塘,谷满仓”提示学生:青蛙多了,害虫少了,庄稼丰收了。浅显地渗透了( )知

识。

A.植物学 B.动物学

C.生物学 D.生态学

25.开展“退卡还林”活动,有利于保护森林,让学生了解森林是“地球的肺”,它有( )等作用。①防风固沙 ②涵养水分 ③调节气候 ④净化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到“卢沟桥事变”日寇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

略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发生在

( )的“南京大屠杀”至少有30万中国同胞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A.1937年12月13日 B.1931年9月18日

C.1937年7月7日 D.1945年8也15日

27.《只有一个地球》单元“我们不要被红牌罚下”主题文字中有这样的描述:连续三天,我们看到了地球妈妈亮给我们的三张黄牌!也许有一天,她会亮出红牌!这三天指的是3月21日、3月22日、3月23日,它们分别是( )。

A.世界森林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湿地日 B.世界环境日 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C.世界森林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D.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气象日

28.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合作。国际上,有许许多多的组织在为人类的和平而努力。( )是属于为和平服务的组织。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②联合国安理会 ③国际红十字会 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⑤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9.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成就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就是( )人创造的。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0.《学会合作》单元“背风站着的麻雀”中,老麻雀的话:“世界上的树很多很多,却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麻雀也是一样,何必强求别人跟你一样呢?他只是背风站着,有什么不好啊!”表现的主题意义是

( )。

A.合作需要求同存异 B.合作需要配合默契

C.合作需要团结一致 D.合作需要齐心协力

二、判断说明(判断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理由。10分)

31.创造并非高不可攀,它不是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请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哪些?(4分)

②结合教学,试就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举例说明。(6分)

33.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