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第14章勾股定理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打印版第14章勾股定理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fd1914fc4ffe473368aba7

第14章 勾股定理

课程内容标准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证),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文化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分析

1.整个教学分五步:探索结论——验证结论——初步应用结论——证明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结论阶段,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参与.

3.初步应用结论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4.证明结论阶段主要是讲清思路,而不只是介绍某一种证明方法. 5.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分两类: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课时分配

全章教学时间为9课时,分配如下: §14.1 勾股定理--------------------5课时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课时 复习-------------------------------1课时 课题学习---------------------------1课时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P.51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分析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过程。 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

关键:关注性质的推导,主动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结论,并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述性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计算面积为学生设计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演示勾股树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成功导入本节课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动一:动脑想一想

小明用一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你知道折痕有多长吗?①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请说出你的想法。②若把折叠后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放在如图所示的格点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cm),你能知道斜边的长吗?

③观察图形,并填空:

⑴正方形P的面积为 cm, 正方形Q 的面积为 cm, 正方形R的面积为 cm。

⑵你能发现图中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活动二:动手做一做

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共同讨论方法后再确立研究方中每一小方格表示1cm)

⑴正方形P的面积为 cm, 正方形Q的面积为 cm, 正方形R的面积为 cm。

⑵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⑶你会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P、Q、R的面积吗?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与你

2222222APRCQB么?

向)(图

ARQBPC的同伴进行交流。

试一试:①在方格图中,画出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的直角三角形,②再用刻度尺量出斜边长,③验证刚才的结论对这个直角三角形是否成立?

让学生自己总结,并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内容。 3.验证定理,拓展提高

请你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拼图来验证刚才大家的发现 ..

拼一拼:给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以C为一边的正方形?(介绍赵爽弦图和2002ICM标志)

4.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 Rt△ABC中,?C=90°,AB=C,AC=b,BC=a ⑴已知AC=6,BC=8,求AB. ⑵已知c=15, b=9,求a.

(示范格式,提醒学生注意边的位置,关键“直角所对的边是斜边”)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P50例1)如图,将长为5.41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2.16米,求梯A到墙的底边的垂直距离AB.(精确到0.01米)

5.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一、判断

①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 ②Rt△ABC中,a?3,b?4,则c?5( )

二、1.在Rt△ABC中,?A?90?,AB?c,BC?a,AC?b ①若c?8,a?10,则b? . ②若b?5,c?12,则a? .

③若b:c?3:4,a?15,则b? ,c? .

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是 cm。

3.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

小红家新买了一台29英寸(74cm)的电视机,小红量了电视机的屏幕现屏幕只有58cm长和46cm宽,他认为营业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6.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最后再作补充。(1数学家大会所用标志。2勾股定理是宇宙语言。3利用勾理,可以解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

7.作业布置: P51,练习;P55,2、3 教学反思:

7cmABC2AbCacB形计算。

子上端

BcaAbC后,发

D你能

教师股定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P5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分析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⑴数形结合,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画图形,并写出应用公式的过程或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做题过程中熟记公式,灵活运用。

⑵分类讨论,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从不同角度考虑条件和图形,考虑问题要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⑶作辅助线,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要注意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在做辅助线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⑷优化训练,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 4、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 学习勾股定理验证方法。P51“试一试”,P52“读一读”

剪四个与图14.1.5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它们拼成如图14.1.6所示的图形.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又可以表示为 . 对比两种表示方法,看看能不能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

图14.1.5 图14.1.6 图14.1.7

用上面得到的完全相同的四个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如图14.1.7所示的图形,与上面的方法类似,也能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

二、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在Rt△ABC,∠C=90°,⑴已知a=b=5,求c。⑵已知a=1,c=2, 求b。⑶已知c=17,b=8, 求a。 ⑷已知a:b=1:2,c=5, 求a。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根号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