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用水定额(2010年修订)》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工业用水定额(2010年修订)》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2250d9a58da0116c174914

《江苏省工业用水定额(2010年修订)》解读

根据《水法》和《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水利厅、省质监局于5月17日联合发布了《江苏省工业用水定额(2010年修订)》(见附件表格)。针对此次修订的相关细节问题,省水利厅有关人士详细解读—— 一、修订用水定额的必要性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规定“行业用水定额应当根据用水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行业用水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工业用水定额中的有些产品及定额值已经不符合行业用水的实际状况和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因此,及时修订十分必要。 二、用水定额修订的意义

一是落实总量控制与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的需要。我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工业大省,不少行业在全国处于较先进地位,工业产品单位新水量总体较全国平均水平先进,仅少数行业的单位产品新水量落后于全国水平。但是,目前国家颁布实施的火电、钢铁、纺织、医药、啤酒、棉印染产品等行业和产品的取水定额标准,都严于我省定额标准,且虽然我省单位一般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31立方米/万元,仍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也仅相当于美国、日本九十年代的水平,定额已经不能客观反应我省用水水平,也不适应当前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根据水利部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须合理制定工业用水定额标准,严格定额管理,有效控制工业用水总量的增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二是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市场和生产的变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已做了适当调整,使得行业分类更趋于合理和实用。对于一些产品已逐步淘汰,出现了新的产品的现象,需要我们及时扩大管理的范围,对原定额中涉及的有关行业和产品的分类进行重新归并和调整,开展重点用水调查,通过水平衡测试工作确定产品的用水定额,适应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同时,发挥定额标准的约束引导作用,指导企业开展节水工作。

三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先进的定额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用水定额水平不仅包含着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也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节约,还包括先进的管理水平。因此,制订先进的用水定额也意味着推广先进技术。修订用水定额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促使企业采取循环再利用措施,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取水量和废污水的排放量,为创建节水型企业,形成节水型工业,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四是完善定额指标体系的需要。用水定额的颁布填补了我省用、节水管理缺乏标准的空白,使我省节水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从定额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应用于水资源规划和新、改、扩建水资源项目和企业(单位)用水、节水水平的考核等,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技术条件限制,定额还未覆盖全行业及全部产品。因此,要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规模、用水工艺、设备水平、重复利用、用水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研究定额值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提出不同生产工艺、工序的产品定额,完善资源合理利用标准体系。 三、我省用水定额制(修)定沿革及成效

2001 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及水利部《关于加强用水定额编制和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江苏省水利厅开展了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共制定了132个行业、414个产品449个定额值。

2005年,我省组织对部分工业定额值进行了修订,并经省政府同意,省水利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联合发布了《江苏省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定额》。本次修订是第二次对用水定额进行大规模修订,主要涉及工业行业中三大门类的113个子行业, 412个工业产品的443个定额值。

用水定额颁布实施以来,我省逐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定额作为制定水长期供求规划,编制年度用水计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节水评估,排污口设置论证和审批,超计划加价收费等工作的依据。通过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完善取用水统计制度,定期开展取用水管理考核,追踪用水变化情况,为定额修订积累基础资料。同时,通过严格执行定额管理,开展水平衡测试,安装智能水表等新型取用水计量设施,开展节水技改项目示范、节水型企业创建等工作,促进了企业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目前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含火电)由2005年的64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09年的31立方米/万元。 四、部分重点行业工业产品用水定额修订说明

与原定额相比,本次修订共新增产品定额89个,淘汰产品定额69个,修订定额值324个。淘汰的产品中部分是因为代表性不强,如:白加黑、空心硬胶囊、麦乳精、维罗尼等。或者描述过于笼统,单位无法统一,参考性差。如:半导体、调味品、高压电路板、集成电路、木制家具、颜料等。还有的命名不合理,如:洗毛、炭化毛均属于毛纺的工艺环节,不是具体的产品。

同时,对一些产品名称进行了规范化修正,使名称与国民经济工业产品分类标准名称和定额国标名称相一致,如:“毛线”改为“毛绒线”,“漂布”改为“漂白布”,“混凝土”改为“商品混凝土”等。

新增产品主要为本次工业用水调查中最新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的产品,如:白条鹅(鸭)、硅酸、氧化铁颜料、涤纶短纤维、酞菁颜料、洁霉素、阿维霉素、水针剂、粘胶纤维、氨纶丝、混凝土、钢丝绳、力车胎等;和参考引用外省的补充定额产品,如:水杨酸、氯仿、酚醛树酯、聚酯树酯、硅橡胶、苯胺、甘油、氯霉素、双水杨酸酯、卡那霉素等。

部分重点行业工业产品用水定额修订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火电行业

火电行业是我省工业用水第一大行业,2008年全省电力工业装机容量达到5442万千瓦,年累计发电量2887亿千瓦时,单位发电量用水进一步减少。其原因:一是逐步淘汰小机组,新建了一批600兆瓦及其以上的机组。二是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采用成熟的节水新工艺、新系统和新设备,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采用干出灰和节水型冷却方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用水效率提高,单位产品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总体上保持逐渐下降的趋势。目前采用循环供水系统湿冷机组,单机容量300兆瓦及以上机组的发电厂,装机取水量指标可以达到38.4 立方米/万千瓦时。 2、纺织行业

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高耗水行业,20多年的发展使我省纺织行业基本完成向成熟产业的过渡,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棉、毛、麻、丝、化纤、服装和纺机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我省大量引进的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纺纱工序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冷轧堆染色、湿短蒸染色工艺的推广,喷漆纺、紧密纺、多相织机的应用等,大大提高了我省纺织行业的用水水平。 3、冶金行业

2008年我省粗钢产量达到8823.1万吨,钢材产量达到12110.5万吨,2001年~2008年间粗钢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4%,钢材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0%。从我省钢铁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以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连续铸钢、连续轧制为代表的第二代生产流程技术逐渐代替了以空气低吹转炉、酸性平炉、模铸为代表的第一代生产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以连铸为中心,向前沿增加铁水预处理,淘汰平炉,发展顶底符合吹炼氧气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向后延伸

淘汰初轧机,发展连轧机组,提高精整和热处理水平。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钢铁工业陆续采用了循环冷却技术、综合污水处理回用技术以及节约用水的清洁生产工艺等,工业用水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串级供水技术、生产污水回用技术等节水技术对全行业水重复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化工行业

我省化工行业的主要产品有硫酸、烧碱、盐酸、纯碱、氮肥、染料、涂料和合成洗涤剂、各类有机化合物等。化工行业排放废水量和污染物数量均居工业行业第一位,一般化工企业生产用水中,间接冷却水最多,约占88%,工艺水约占7%,其他约占5%。近年来通过推广冷却水循环使用,并保证较高的循环倍数,废污水不直接排放;在不同工序和车间、不同类型供水水源之间根据不同水质要求开展用水串联使用或降级使用;改造用水工艺,采用少用水的节水型生产工艺和设备;注重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广,化工行业重复利用率超过90%,用水水平显著提高。 5、造纸行业

造纸行业产品定额以国标为依据,部分产品定额值优于国标,主要结合用水调查情况和造纸协会建议修订。造纸行业生产工艺中低固形物和连续蒸煮、无元素氯漂白(ECF)、全无氯漂白、高得率制浆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我省造纸行业用水水平。